文/万科董事会主席 王石
踢足球和打篮球哪个难?对阿根廷人来说,篮球难;对美国人来说,足球难;对西班牙人来说,两个都不难;对中国人来说,两个都难。把这个例子用到企业管理上,意味着:难易是相对而言的,企业选择做什么时,要清楚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切忌做自己喜欢却不擅长的行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万科和我在深圳都小有名气,投什么赚什么。我当时在深圳有个绰号叫“金手指”——只要王石的手涉及的投资,稳赚。我从做饲料起家,之后逐渐涉足零售、广告、货运、服装、家电、手表,甚至电力、影视等十多个行业,房地产只是其中之一。
在1992到1993年,万科的股权投资就投了28家,而且是在它们上市之前就开始投,相当于现在的风投。我们投资的28家企业中2/3都上市了。今天,很多风投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嘿嘿,这是万科10年前做过的事儿!
1993年发行B股时,香港渣打(亚洲)有限公司有意成为万科的主承销商。有一次,我和渣打的副董事长宁志翔聊天时得意地说:“你们以后在中国找投资项目,投万科就行了,想投什么行业我们都有。”没想到宁先生说:“我们现在投万科是因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太少了,没的选择。
如果我们有选择的话,不会投你万科的。”他解释:“比如,如果投房地产的话,我们投深房;如果投手表业,我们就投飞亚达。换句话就是:我们要么选择这个行业的前三名,要么选择现在虽然很小,但是很有潜力的。而万科,你在哪个行业是排在前三名呢?”
他一说我就明白了,B股是国际投资者,他们决策是否投资,按照的是国际衡量标准。从长远来看,一家公司必须在某个行业有竞争力,不然投资者是不会选择的。其实他还讲了第二层意思:“关于投资是我们来选择的,不是你王石来选择的。”换句话说,现在选择你,并非因为你有出众的模式。
发行B股后,万科开始调整“做加法”思路,转变为“做减法”,直到最后只剩下两个:万科地产和万佳连锁。
踢足球和打篮球哪个难?对阿根廷人来说,篮球难;对美国人来说,足球难;对西班牙人来说,两个都不难;对中国人来说,两个都难。把这个例子用到企业管理上,意味着:难易是相对而言的,企业选择做什么时,要清楚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切忌做自己喜欢却不擅长的行业。
2000年,万科在地产和零售连锁两个行业都很有发展前途。许多行内人士羡慕万科的经营模式:“一手房地产有赢利来源,一手零售有现金流,要赚钱有房地产,要规模有连锁零售。”李嘉诚不就是这样的模式吗?一边有长江实业做房地产,另一边有百佳连锁零售。甚至有人说,万科现在就是个小长江实业。
果然如此?万科真的有西班牙人打篮球、踢足球都行的本事?万科人却不如此自信,想要放弃其中一项。
在当时看,这两个行业都很有发展前途。若以营业额计算,连锁零售诞生了世界最大的企业沃尔玛。后来黄光裕连续三次当上中国首富,也是靠的连锁零售。我相信如果万科选择连锁零售,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而如果做房地产呢?
万科很难成为上规模的企业,国际上也没有这样的案例。因为从特性来看,房地产行业是零散而非集中的——房地产市场的前五大品牌,最多也只能控制20%的市场。
如果真的有野心,一心想做大,那就选择连锁零售。但是我们权衡:万科资源的85%在房地产业,零售业只有15%;人力资源95%在房地产业,零售业只有5%。并且,从行业地位来看,万科的房地产已在全国70多家上市房地产公司中排第一位,零售却排在第十三位。
那就很简单,万科不但要做房地产,还要赶快把连锁丢掉,因为零售业竞争非常激烈,需要迅速扩张。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兼顾状态,就会相互牵制,两种业务都无法得到快速发展,而扩张力度不足不仅不会带来机会,还会带来麻烦。
对万科来说,经营连锁零售要比房地产难度大得多。万科要迅速卖掉万佳——这是个看似艰难实则理智的决定。
万佳是1990年成立的,在深圳的口碑非常好,借助这个势头,跨出深圳特区到哈尔滨、乌鲁木齐、武汉、成都很多城市开了分店。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万科每年都要利润,而资产在不卖时都值钱,但面临交易则往往会贬值。当时很多投资人希望万科不要放弃连锁零售。
2001年2月,董事会审议通过姚牧民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并聘任郁亮为总经理的议案。9月,在深圳东湖宾馆举行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了转让万佳百货股权的议案,将万佳卖给了正好有意扩大内地零售业务的大股东华润,彻底退出零售行业,也标志着专业化战略调整全部完成。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替万科遗憾。他们认为,要是不卖万佳,万科的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实际上,我卖掉万佳的那一刻松了一口气:“总算把万佳卖掉了。”时间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金手指”委实风光,但要想更大更强,必须忍痛断臂,走向专业化。
万佳最终是按照上市价卖的,这是一个比较优厚的价格,这笔资金注入房地产,对那几年万科地产业务的发展起到很大助力作用。但由于较高溢价,却给华润最初几年经营万佳带来了一定困难。这一点上,我们始终觉得亏欠大股东甚多,直到万佳的经营重新转好,发展势头远远超过当年,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2000年,万科全年新增土地储备438.8万平方米。2001年,土地储备继续增加,先后签署上海、深圳、北京、成都、沈阳等地的项目,并进入了南京、武汉、长春、南昌4个城市。第二轮扩张开始了。
从多元化向专业化的转变,万科用了大约9年时间。
时至今日,在国内,大家可能都知道万科是谁。但在国外接受采访或者演讲的时候,我总会被问道:万科是什么?或者,请介绍一下万科。
介绍一个伟大的、成熟的、一流的企业只需要两秒,比如,世界最大的软饮料公司,不用猜,可口可乐。那么我说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猜不出来。现在万科还没有这么伟大,但是现在的万科我还是可以用6秒介绍清楚它——中国城市住宅开发商、上市蓝筹股、受尊敬企业。
像万科这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起来的新兴公司有很多,但是很多公司经营的业务五花八门,不要说6秒,往往几分钟都介绍不清楚。经营业务越简单,才能说得越清楚。若回到十几年前,我可能用10分钟也说不清楚万科。若有人问万科原来的母公司——深圳特区发展公司——是干什么的,也一定没有人能简短概括,从深圳南头的加油站、饲料厂、开发区,再到最东面的坟场,它都有业务。
万科不仅专注于房地产,房地产行业有五大品类——写字楼、商场、酒店、工厂厂房、住宅,其中,万科主要是做住宅。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因为住宅市场非常大,万科身处其中,成为全球最大也是理所当然的。无论世界最大的住宅开发商是不是万科,它都一定会在中国产生。住宅可以盖了就卖,但商场和写字楼的赢利模式更适合长期出租,这就要求操作的企业必须资金非常雄厚,筹资能力非常强。
1999年,我们拿自己和新鸿基做比较,万科当时的资产规模是45亿,新鸿基是1800亿,万科的净资产是21亿,新鸿基是1300亿。如果我们选择新鸿基的模式,就会永远跟在它后面——两栋出租的楼宇资产就把万科压死了,无法进行更多的开发。
所以万科买地盖房子卖,再买地盖房子卖,一直保持资金的迅速流动。尽管资金规模比新鸿基小很多,但10年之后,当新鸿基规模已经远远超过2000亿时,万科的资产规模也达到了500亿,差距已大大缩小。如今,万科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住宅开发行业的第一。
万科越做越简单,却并没有越做越小,反而成了房地产中的老大——我们相信这种简单的力量。我曾对万科的管理团队开玩笑说:万科一定要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如果想要多元化,我从棺材里也要伸只手来干扰你们。
一个企业要把注意力放在核心业务和自己的核心优势上。不懂得放弃,就永远什么也得不到。时至今日,我可以用6秒来介绍清楚万科了,当我们可以用两秒来介绍清楚万科的时候,它才真正实现了向一流企业的转变。
2008年4月,我在哈佛商学院做讲座,遇到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再次就专业化和多元化模式进行争论。复星走的是多元化的道路,同时经营地产、钢铁、医药、零售四个领域,它强调资源整合,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分散市场风险策略。三年前,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我同广昌就曾有过“专业化和多元化”之辩。三年中,专注专业化的万科年营业额从72亿跳升到520亿;而奉行多元业务的复星也得到长足发展。
麦肯锡曾对412家企业进行样本分析:专业化经营(67%的营业收入来自一个业务单位)、适度多元化经营(至少67%的营业收入来自两个业务单位)、多元化经营(少于67%的营业收入来自两个业务单位)。结论:专业化经营方式,TRS(股东回报率)22%;适度多元化经营方式,TRS为18%;多元化经营方式,TRS为16%。从回报率的角度看,该报告支持专业化经营方式。
但为什么在中国的市场上,多元化却十分盛行呢?
想来,许多民营企业在每一个专业市场里都面对着能力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自己的国有或跨国的巨头竞争。民营企业被迫选择以速度冲击规模,以资源抗击能力。在新兴市场,资源往往向规模流动,而多元化是快速实现规模扩张的途径。因此,资源有限的民营企业倾向于以多元化获得规模,以规模吸引资源,以资源抗击能力,从而求得生存。
但我认为,以短期的资源来抗击巨型企业长期的能力,即便存在局部和短期的合理性,从更长的时期来看也难以成为最优的。专业化还是多元化之争的背后,是能否有效克服短期化的企业治理结构和是否具有有效的资源配置能力的选择。
看来,万科和复星还要继续PK(比拼)下去。
(本文摘自王石新书《大道当然——我与万科2000-2013》本书已经由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