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雨:权力的余温能否在“对口下海”中消退?

有媒体报道,据统计,近8年来,广州市共有11位处级以上官员下海,其中8人出自城建系统,曾长期在国土、规划、建设部门任职或分管城建工作,7人选择进入房企任职。尽管下海的官员还是少数,但“对口下海”的现象却已经萌生苗头,值得我们警惕。(《新华网》,4月27日)

企业从来都是现实的,也许是赏识这些离开政坛的前官员的阅历和能力,但更多时候怕是无意为这些人的德高望重支付代价,能够看中的,怕是在政坛根深叶茂的人脉和关系资源。

官员下海即在企业获得高位,还是引发猜测和质疑:到底是能力足以胜任,还是权力的余温具有巨大的附加值?尽管我们更愿意相信前者,但后者的担忧也并非全无道理。

如果说普通人在不同企业间跳槽,凭的是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水平,官员下海后的“核心竞争力”却往往并非通过努力获得的能力。官场说“屁股决定脑袋”,其实屁股也决定资源,对这种看中资源形成的利益交换尤其要引起注意。

权力游离于制度轨道之外,就必然有被滥用和寻租的空间。也许有人会说,有些下海官员远离任职所在地,枝叶不可能蔓延如此广泛,但是别忘了:只要有潜规则的存在,那么这些熟谙政企交道的下海官员就有了他的优势,这种优势就能够让企业得到政策的倾斜和便利,从而转化和变现为企业利益。

官员下海,游荡在市场的权力应该上岸。只有权力的余温能够消退,而不至于市场不公竞争的助推剂,那么对于这些下海的官员,民众的顾忌和疑虑才能够得以消除。(文/刘星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