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对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提出要求,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时下,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思想上求“稳”、观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等现象,抱定一种“不求出成绩,但求无过失”的懒惰心态,归根到底是党性意识不坚定、缺乏担当精神的表现。就需要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担当”的内涵,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面对“几年下来,山河依旧、面貌未变”的现状抱有一种深深地内疚感和负罪感,主动谋划、主动作为,以党性过硬、不惧风险的勇气和信心,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推进工作,推陈出新。
党员干部要有“见难而无苟免之心”。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畏首畏尾、优柔寡断,不敢大展拳脚,归根到底是对自己的领导能力不自信,对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自信。尤其是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激化,突发公共事件频发,造成急难险重任务增多,思路宽、见识广、能力全的“多面手”越来越亟需、越来越抢手,这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给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为官避事平生耻”是一种志向,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担当。党员干部,既要有与能力、职务相匹配的责任意识,又要有“见难而无苟免之心”的胆魄力。要坚守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提亮大公无私的公仆本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约束自身言行,努力做到失误面前不推脱,逆境之中能崛起、危机面前敢出头,胸怀坦荡为人,出于公心处事,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担负起党和人民交付的重任。(文/胡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