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重磅消息: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涉嫌严重违法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而在16日,宋林还在华润官网上发表个人声明称,“举报内容纯属捏造和恶意中伤”,“希望有关上级机构及相关部门尽快进行调查”。(《新华网》,4月18日)
“求调查”的宋林,终究没能经得起调查,而他的“纯属捏造”等声明,最终也被证实是嘴硬。宋林一案有着耐人寻味的意义:一方面,举报人实名举报,身份真实性和职业名望加重了其信用筹码;另一方面,中纪委雷厉风行是此案广受关注的重要因素。
宋林“罪到临头”仍嘴硬,或许是抱有侥幸心态。从记者王文志两次实名举报,历经了一年有余,而宋林的一次次“纯属捏造”到4月16日“希望上级部门尽快调查”,也还是没有保住表面强硬的“立场”。
宋林被“拿下”,又将会是反腐历史上的一个“点睛之笔”。反腐行动对网络信源的利用,在民众认知中已无异议,但从“利用”到“信任”,却是个相当曲折的过程。对中纪委而言,利用好网络反腐,也要以实际行动呼应坊间参与。只要触犯了法律,一样逃不出被拿下的厄运。
宋林案有着“标杆”效应。为什么粘到“腐味”的官员都逃不过余后重生?宋林案再次表明:无论是谁犯了严重贪腐,不管揭发的途径是什么,只要被查实,对他的处理就会毫不犹豫进入程序。“零容忍”决不是一句空话和戏言,而且它不附带任何条件和顾忌。
(文/邱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