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李娜已成中国影响力第一女性

李娜已成中国影响力第一女性

  如果说足球是世界第一集体运动,网球就是世界第一个人运动,无论是代表财富的福布斯榜单,还是彰显成绩的劳伦斯大奖,网球选手都是最大的宠儿。费德勒是全球代言收入第一的运动员(但奖金收入不及伍兹);而劳伦斯世界体育奖,一度被戏称作“网球名将的专利”。

有别于福布斯和劳伦斯,《时代》的刻度尺既不丈量财富,也不丈量成绩,而是着眼于看似宽泛,而又实际存在的“影响力”。很少有人能对《时代》的抬爱无动于衷,哪怕是达官显贵,哪怕是清流高士,1924年军阀吴佩孚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吴也不负“Biggest man in China”的至高评价,与日本侵略者不共戴天尽显民族气节。

李娜入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百大人物候选,也是唯一上榜的中国运动员,事实上,李娜去年就已经荣膺《时代》百大人物,当时与她一起当选的还有“第一夫人”彭丽媛。有意思的是,在2011年法网赢得大满贯取得亚洲网球历史突破的时候,《时代》没有被她一时的荣耀所征服,反倒是在2013年终垂青于她。

不是“二满贯”的不俗战果,不是世界第二的高排名,也不是全球第二富有女运动员的殊荣把她推上《时代》封面,而是赛场之外的东西,国际娜完全超越了体育竞技的范畴。足球艺术家苏格拉底说得好“如果一名球员,给予球迷的遐想仅限于球场之内的技巧,那这名球员基本可以说是失败的。”就像一本好书,能引发读者跳出字里行间,去思考、去沉淀、去提升。

没错,李娜被当做了一个极具穿透力的文化符号,她硬骨头、热性情、真实得可怕,诠释“独自上场”的坚韧,那是她一个人的史诗。有人指责她有“反骨”,有人咒骂她是“泼妇”,还有人诽谤她“崇洋媚外”——所有的侮辱并不意外,因为她刺痛了别人的虚伪和奴性,虚伪者失去虚伪,奴性者失去奴性,那大概等同于“幸福者”失去幸福。

不管你懂不懂网球,不管你爱不爱体育,都不妨碍你去评价李娜,因为她早已超脱于网球这项运动,你可以因李娜不代表国家、不配合记者而愤懑,也可以因李娜抵触上级却关怀底层而点赞。李娜带动了网球运动在国内的关注度,带动了一个大国的民族情感,更是通过“李娜现象”来引发个体奋斗的热议,你无法简单给她贴一个“叛逆者”的标签,她一点不叛逆,比如做慈善的时候。

《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面孔多为政治家、多为男性,比如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而李娜作为一名女子运动员,能够如此频繁的引起《时代》的注意,就在于她的丰富和独特——舆论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解读她,完全改变了传统中国运动员呆板机械的印象。不友好的西方媒体习惯将中国运动员形容为“金牌机器”,而李娜有血有肉、有气概、有故事。不要说在中国,就是西方又有哪名女选手比娜姐更个性、更饱满、更励志呢?

不是说《时代》关注的人物就有多了不起,比如贾森-柯林斯的入围,更多的是这位黑人球员公开出柜挑战了NBA乃至整个美国职业体育联盟的道德理念,而此前把李宇春放在封面,也是一种对“中性”延伸报道。但李娜的确是《时代》愿意追踪阐释的强势中国女性,就像当年热衷于把宋美龄设为封面一样。

近期有媒体报道,除林丹、孙杨个别例外,国内奥运冠军商业保鲜期短暂,风光无限的恒大球星出场费也最多五万,广告价值远不如文章、杨幂等娱乐大腕。这恰恰说明,唯金牌体制对于体育产业化的戕害,只有李娜摆脱了这种束缚——不要说完爆邓亚萍等体制内竖起的“又红又专”标杆,就是在Google热度上也压倒誓要在好莱坞呼风唤雨的“国际章”。

中国打造体育强国,当然要有体育强人来推动,一个李娜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影响世界的运动员。

(大公体育杨华)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