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逐鹿之后的政治转型

征服战争结束之后,国家治理需要及时转型,这是中国特有的历史经验。此课题是在西汉之初提出解决,并成为此后每个新王朝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政治转型,对于朝代而言,常常表现为知易行难,所以,并不是所有朝代都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季布这个“历史反革命”】

汉高祖刘邦在吃了很多苦头之后,终于打败项羽,一统天下,稍稍整顿了内部的纪律之后,深感当皇帝的威风美妙。此时此刻,项羽英雄末路,已经自杀了事,而那些不想自杀的项羽旧部,不得不东躲西藏,开始了朝不保夕的逃亡生涯。项羽手下大将季布,是位一诺千金的侠士,他多次打得刘邦找不到北,刘邦对此铭记难忘。汉朝发出了通缉令,有能交出季布者,朝廷赏钱“千金”。这可是个大数字,重赏之下,必有敢于出卖他人的勇夫。

朝廷不仅公布捉拿季布的公告,搜索的专业队伍也在地毯式排查,昔日的敌人,要么想办法投奔匈奴,要么就是死路一条。收留季布的是濮阳周家,紧张地盯着朝廷的动静,发现危险在日夜迫近。不得已,周先生跟季布说:如果先生不能听从我的安排,我只有自杀一条路了。面对如此时事变迁,季布不想恩人自杀,答应听凭周先生吩咐。周先生给季布化妆成奴隶的样子,剃去头发,穿上粗布衣裳,放在丧车之上,连同其他几十个家奴,一起卖给鲁国的朱家。

朱家是位侠客,与朝廷大官人有联络渠道。他认出了季布,没有犹豫就买下了这班奴隶,让他们到田间劳动。对于季布,朱家对儿子有特别安排,说所有的劳动管理之事,都交给这个奴隶,要平等待他,与他一起吃饭。然后,朱家就坐上马车去见汝阴侯滕公。看来,朱家与滕公关系不一般,滕公留朱家饮酒,一留就是好几天。

朱家当然是为季布来的。几天之间自然有机会谈到这个主题,朱家问:季布到底犯了什么大罪,为什么朝廷非抓到他不可?滕公解释说:季布为项羽而战,多次让皇上狼狈不堪,所以皇上记恨,必抓住他才满意。

朱家问:滕公如何看季布这个人?

滕公说:他是个贤能的人。

朱家于是说:作为臣下,只能各为其主。季布为项羽所用,那是他的职责所在。项羽的臣下多了,能杀尽吗?现在皇帝刚刚得到天下,就因为自己的怨气而抓捕一人,不显示心胸太小了吗?捕捉如此贤能的人,他们只有投靠外国了。用壮士资助敌国,这不就是伍子胥的故事吗?阁下为什么不好好跟皇帝说说呢?

滕公显然赞同朱家的见识,明白季布在朱家那里,便答应了下来。后来,滕公按照朱家的思路说服汉高祖,高祖便赦免季布。后来又用季布为将军,在汉朝北部布防,多次击败匈奴的进犯,忠心耿耿地保卫着汉朝的安全。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他的很多言行带着根深蒂固的草根特色。但是,你无法不承认,作为一位开国皇帝,刘邦有不少难得的优点,至少在重大问题上,他从善如流,不会执迷不悟。假如,面对朱家的说法,刘邦如果流氓十足,他可以如此表达:心胸小怎么了,我就是要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心胸就是容不下他们。其实,把季布这样的“历史反革命”杀光,别说十个八个就是成千上万有何不可?也不一定会导致汉家的天下动摇,帝王呈一时快意,不一定就会天崩地裂。

西汉初年,就是刘邦开始称帝的时节,中国的历史正走向一个新时代。很多当时的政治命题,影响后来中国两千年。季布的故事,堪称经典,就是因为这个故事与一个重大政治命题紧密相连。这个命题事关政治转型,打下天下之后,不能用打天下的办法坐天下,于是放宽斗争尺度,原谅曾经的对手,共同建设国家社会。

【2.阴谋家蒯通】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正月,刘邦正在前线镇压反叛,吕后坐镇朝廷。因为发现了淮阴侯韩信谋反的若干证据,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收押并杀害韩信。韩信临终才后悔,本来他的人生也可以是另外一番景象的,他说:“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看来,死在吕后手上,韩信倍感屈辱,但他的临终之言,却给蒯通带来巨大灾难。

追究蒯通的事,是后来刘邦亲自操作的。刘邦知道蒯通这个人是齐国的“辩士”(可以理解为当时的纵横家),逮捕令迅速发出,而蒯通很快被带到刘邦面前。汉高祖黑着脸问:是你教韩信谋反的?

蒯通一幅大义凛然的样子回答:是,正是我教他的。可是,这个没出息的家伙不用我的计策,果然遭遇今天的下场。如果当初听了我的计策,哪会发生今天这个惨剧。

汉高祖被激怒,下令:烹之。

蒯通立刻说:啊呀,那太冤枉了。

汉高祖说:是你教韩信谋反,有何冤枉?

蒯通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跑得快的人先得到。狗各吠非其主,我当时只知道韩信,并不认识陛下,当时天下凶凶,都在做陛下做的事,不过没有成功而已。如此众多的人,陛下能够把他们都抓了烹掉吗?

汉高祖于是罢手,释放了蒯通。

蒯通给中国留下了一个成语:中原逐鹿。但是,理解中原逐鹿的含义,不仅仅是政治军事争夺的历史场面描写,更重要的是逐鹿完成之后的政策转换。此一时彼一时,因为历史焦点已经发生变化,不能再用原来的斗争心态对待曾经的斗争对手。于是,烟消云散,海阔天空,历史转入新阶段。

刘邦原本是快意恩仇的人,可是面对曾经的敌人,刘邦表现得却十分大度,这究竟是刘邦的个性使然,还是形势使然呢?

【3.陆贾的总结】

季布与蒯通的例证,都可以看做是个案。从总体形势上进行归纳总结,汉初以陆贾为理论上的代表。陆贾是一位参与过战争的老臣,和平之后,只要有机会,陆贾就会跟高祖谈论诗书里的内容,让从不读书的刘邦特别郁闷。有一次,刘邦再也受不了了,开口大骂:这天下是你老子我骑马打下来的,跟诗、书有什么关系,少跟我啰嗦!没有想到,陆贾没有因为皇上的态度而离开,反而引经据典,大讲历史。他说:马上打天下,难道也要马上治理天下吗?国家要长久,商周的经验是逆取而顺守,文武并用。如果秦朝及时改弦易辙,放弃武力那一套,陛下哪有机会获得天下啊。

道理很简单,用武力打天下,不能用武力治天下,文武之道的转换在于,逆取天下必须使用武力,但是治理天下必须“顺守”,即采用文治的办法。除非你不希望自己的统治长久,否则必须改变政策,实现政治转型。汉高祖刘邦开始那种凶猛的态度发生变化,显现出高兴而又惭愧的神色。惭愧是自己身为皇帝,对于长治久安之策竟然毫无知觉,高兴是因为陆贾的一番话,让自己看到了希望。于是,刘邦向陆贾发出指示:历代成败因由,秦朝失败的教训,以及我们为什么会成功等,你都给我写出来。陆贾自然很努力,每写出一篇,就上报一篇,刘邦读后,无不称善。后来,这些报告集成一本书,名为《新语》。

汉朝建立在秦朝的废墟之上,探讨秦朝如何灭亡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课题,更是重要的政治课题。汉初的学者,几乎无不重视这个课题,陆贾之后,还有贾谊,对秦汉交替的历史思考,都有深远影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政治转型正在此时。政治转型涉及众多的方面,而在此转型过程中,如何宽容对待曾经的对手,自然也成为应有之义。季布也好、蒯通也好,之所以结局良好,是因为遇到了朝廷的政治转型,他们恰好成为鲜活的个案。

逐鹿成功之后的政治转型,汉朝和唐朝是成功的,而秦朝和隋朝是失败的。转型是否成功,对于当朝政治,有着深远影响。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著有《敦煌百年》、《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等论著。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