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从北到南遭受阻击的PX事件,表明有着比科普更为重要的因素,除了利益之外,还有环评和项目运行进一步的透明,特别是政府和专家的话怎样才能让公众听得进去。
作者:梁思奇(广西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写过著名的《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还有一部长篇小说,叫《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茂名事件应该算一件事先张扬的“PX阻击事件”。有媒体称 “要是群众工作做得更深入、信息更透明”,这一事件就可以避免。这想法太过想当然。事实上,此前所谓的群众工作做的已经不少,当然如果你一定要说没做到位我也没办法,因为写这样文章的人自己不一定做过群众工作。看别人演戏评头品足容易,轮到自己上场,连手脚哪里放可能都不知道。
茂名是3月30日闹的事,而在这之前,从2月份起,政府做的工作包括:市长带队到曾上马PX项目的九江取经、举行各种科普座谈会和专题讲座、在关联面很广的教育和最关键的石化系统要求签署“不发表反对茂名芳烃项目言论”的承诺书、《茂名日报》重磅推出解读PX的科普文章、茂名电视台连续播出专家的专题视频;在网上大量出现反对声音后,有关部门要求“对发表过激言论的网民进行身份核查,进行教育训诫和稳控”。而就在事发前5天,还组织了50名网民(实际来了250人)进行PX推广会。恰恰是谈崩了的推广会,点燃了事件爆发的引线。
茂名政府做的所有工作,都基于一个判断:群众不同意PX项目,是“因为不了解”。这是一个没过脑子的判断。当报纸电视连篇累牍地宣传、各个层面大张旗鼓地科普、网络上释疑解惑,包括之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门为PX正名做专题,如果说大多数人仍对PX项目“不了解”,我只能理解为“不想了解”。 PX项目对这些人,环保更像是一个借口,重要的是藏在背后的利益问题。
按官方的说法,茂名这个PX项目每年将形成约300亿元的销售收入,平均增加税收6.74亿元,财政收入2.04亿元。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几乎称得上是一个“金蛋”。问题在于这样一个“金蛋”,能让当地民众获得多少真金白银的收入,让他们觉得承受这样的环境代价是值得的呢?
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重大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但不同的项目,与群众利益的关联度却不尽相同。国家或者大型国企已往从产业布局出发上马的一些大型项目,其利益更多地体现在建设方,特别像石化、能源、钢铁、造船等项目,收益分配上更多地倾斜中央和企业,项目落户地群众“无利可图”,如一些地方上马了大型电厂,当地群众仍使用高价电甚至用不上电,对这类项目难免产生“与己无关”的抵触情绪。在中央不断强调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当下,群众的权益意识日益觉醒,直接利益的诉求越来越具体,在大型项目上马问题上,作为“利益相关方”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参与讨价还价的冲动。
因此,解开茂名PX这类项目的死结,核心还在于利益分配。设想,如果对于这样的项目,通过人大立法或议案审查通过的方式,明确从每年的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通过财政专户用于解决当地群众的具体民生难题,他们就能直接感受到项目对于改善自身生活的意义,群众的反弹情绪就会小很多。这样做不应视之为对群众利益诉求的一味迎合,相反恰恰是与时俱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兼顾国家、地方和民众利益的现代治理方式的内在要求。
同时想说的是,茂名市政府“群众工作”的失败,的确说明开展这些工作存在着瑕疵,有一种“依靠群众却不相信群众”的习惯思维,造成官民两套话语不仅没有交叉和重合,相反效果互相抵销。比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行广泛科普的同时,又要求教育、茂名石化系统的群众签署承诺书;一方面在网上通过专家进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发表反对意见的网民进行所谓的“教育训诫和稳控”。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群众本来就是一个混沌的整体,这种“两手抓”的方式,难免给人一种“内外有别、出尔反尔”的感觉。
官民“各说各话”最为突出的是:在引爆事端的那个与网民对话的PX推广会上,官方没有以公开征集、而是通过“内定”方式“低调”邀约网民代表,这种做法本身就显得缺乏诚意和底气,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代表官方对话的居然是一位高新区主任,而不是相关的专家。难道他们不知道网民这时候最想听到的是专家的意见而不是政府的自说自话吗?我还想到,在2月份市长率队到九江参观时,如果领着的是一群对项目存疑的群众代表而不是他的手下,也许效果会好得多。
PX是生产涤纶和塑料的重要原料,性质稳定,国家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仅为第IV级(轻度危害指标),与汽油等级相同,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低于食盐,在很多国家不算危险化学品。这些应该都是常识。厦门、大连、宁波、彭州、昆明、茂名这一连串从北到南遭受阻击的PX事件,表明有着比科普更为重要的因素,除了利益之外,还有环评和项目运行进一步的透明,特别是政府和专家的话怎样才能让公众听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