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立了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存取制度”。通过为每位志愿者单独开设储蓄账户,发放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卡”,将志愿者的服务意愿和居民需求相结合,提高社区志愿服务整体质量。(《人民日报 》2014年04月08日)
据了解,志愿者服务“时间银行存取制度”这种“爱心银行”,是给每位志愿者单独开设储蓄账户,发放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卡”,社区志愿服务站把社区志愿者每次的义务劳动、帮贫扶困、无偿捐赠等活动按7种类型换算成时间进行存储登记。依据居民自身的实际需要,社区志愿者每为大家提供10小时志愿服务,就可以享受社区提供的1小时服务,无需服务者还可以在社区慈善超市兑换商品。这种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抓手的“大民生服务”模式,凝聚了社会多方志愿服务力量,确保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进行,切实筑起了“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这条路线不仅仅依靠党员干部,更依靠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积极参与,这种创新举措绝对算得上“高大上”。
目前,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内容日益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参与的人员也在不断的增多。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显而易见,武汉建立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存取制度”和“时间储蓄卡”在其以外的省份是没有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武汉处于孤立的地位,也冲淡了各项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对于中央层面来讲,对于这些好的创新举措,这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不仅仅只是推广了之,更应该提炼上来,进一步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进行“顶层设计”,进而在全国通行实施。否则,再好的举措,也仅仅只是举措而已。
志愿服务唯有顺应时代和群众需求,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向着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提升自己的良好方向发展。让“爱心银行”这种有存有取的“人民服务银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进一步加快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不断的壮大这个名副其实“高大上”的举措,让良性循环一直循环下去。
(文/廖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