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信你对“真相”有足够的激情吗?如果没有,这正说明我们需要思考真相之外的东西。
(一)真相来了吗
MH370有望找到“黑匣子”,按照流行的印象,这似乎意味着真相大白的时刻快到了。
然而,有的媒体对是否写这件事仍大费踌躇,因为社会的关注度在紧绷(或者说热炒)二十余天后已然疲软,即使一开始对同胞生命和真相的热血沸腾,也不可能居高不下。经过近日的科普,不少人也知道了一些简单常识,比如找到“黑匣子”不等于能得到真相,至少未必得到全部真相。“黑匣子”内的飞行参数和舱内录音更擅长揭示机械故障或暴力劫持等真相,如果真是精心谋划的离奇自杀,它恐怕提供不了足够的信息。甚至从技术上说,这次到底能否拿到“黑匣子”,仍然有失望的可能。
最终,全部真相的揭示很可能仍要依靠地面的刑事调查、“黑匣子”和残骸打捞相结合,特别是地面调查。任何一个方面的难度和波折,都可能使揭秘变得旷日持久。
因此,MH370事件即使有明显进展,只要不是大结局,媒体仍然提心抢不到很高的点击量,已经开始犹豫要不要持续追寻当初热情万丈的真相了。这恰好说明,真相之外的事已经比真相本身更重要,尽管真相本身还未浮出水面。
(二)真相之外有什么
真相之外的问题,很多媒体也不是没提过,比如马来西亚政府为什么会“撒谎成性”,他们的军用雷达为什么这么烂;中国海军的反应速度、搜救能力和海外部署与美国相比如何,中国侦察卫星够用了吗,远程巡逻机应如何发展……
显然,中国公众的思维被诱导得太壮志凌云了,以致从不三省吾身。
笔者想强调的真相之外的事,正是反观中国社会自身。对MH370事件,中国媒体除了关切生命和追寻真相的崇高使命外,也关心收视率和点击量;政府也一样,比如希望社会群体理智、镇定,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在崇高的生命价值和真相面前,这些单方利益似乎是说不得的。
然而问题正在这里。包括中国在内,任何社会都由众多单方利益构成。利益有冲突可以由一定的机制调节,需要设底线,但也不可强求,不必虚伪。
中国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往往是人人皆以圣贤自居,其实谁也做不到,总是闹出一大堆笑话。包括在笔者置疑阴谋论时质问“你写这些想过乘客家属的感受吗”的那些人,你又将一如既往地为家属和真相呐喊到哪一年,而不会被影视明星的床头恩怨拉走关注?
因此,MH370事件根本不止中国新闻界需要反思报道的失能,也值得整个中国社会反思更多。
(三)中国社会的不成熟之处
坦率地说,从此次事件可看出,中国社会相当比例的公众还不适应辨别纷乱而不确定的信息。
这个问题首先是媒体的职责,但这次媒体首先发现自己就不适应,只好就此展开自我批评,缺少批判社会的底气。而中国相当多公众的思维方式和敏感、躁动、极端的社会心态,却远远超出了媒体责任。就连中国已有一定实力的调查记者群体在国际化程度上的巨大差距,也源于媒体发展的稚嫩。在这种背景下,阴谋论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即使眼下,MH370事件受到引导和降温,相信中国很多人脑中的阴谋论并未抛掉。
阴谋论的心理起因有追寻真相的成份,这是合理的,但这种成分很容易被抑制、淡忘和转移,这是不少国人可悲的一种天分;真相太复杂,公众往往不愿关注艰难的漫长调查,更不喜欢可能违背习惯情绪定势的可能性,宁愿凭喜好任选一个阴谋论坚信而心安理得,是另一种残酷的现实。
必须承认,不少中国人对所谓真相有叶公好龙之嫌,对真相的冲动不是偏执就是脆弱,长期存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耐心更缺乏土壤,反倒是盛产迫害想象。
对中国,MH370事件也许只是一次偶然的厄运,威胁只是来自个人,也并不针对中国,也许联系不到中国的国际政策和形象,但必须看到,这次事件虽然惨痛,尤其是对家属,但对中国整体而言,它也是可以预料的海外活动风险之一。中国人不能只看到海外足迹和利益的扩展,而看不到代价。
总之,“真相”对你意味着什么?别动不动点蜡烛和诅咒,在很多人眼中,这个“真相”也已经包含着对故事神秘情节、技术细节和大结局的好奇,“虽远必诛”的大国神威和报复心,甚至中国舰队最好永久驻扎南印度洋的地缘政治野心,丰富多彩。没有猛料,没有点击量就不敢写,没有惊悚、阴谋和故事就会淡忘,不要不敢承认。
MH370的真相也许还遥远,或许最后的真相会令人失望,但逝者已去,如何既坚持社会正义和生命尊严的实现,又理解到追求真相所需要的清醒、理性、耐心和成本,包括在更多事件中敢于追问真相,中国社会才能变得更加成熟,才会进步更大,这比眼下的真相更重要。
来源:腾讯《大家》
(注:本文发表时有删节)
作者:吴戈,军事、国际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