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楼市终于和当地的驴肉火烧一样出名了。过去的半个月内,喊了多年的京津冀一体化硬是老树开新花,在保定楼市掀起了一股热风。
保定楼市终于和当地的驴肉火烧一样出名了。过去的半个月内,喊了多年的京津冀一体化硬是老树开新花,在保定楼市掀起了一股热风。
在“保定要当政治副中心”的误读之下,这段时间诞生了很多真假难辨的传言,比如“4个北京人在保定包下一个盘”、“保定房价一日三涨”等等,但数据却在事实上泼了一盆冷水。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保定楼市在成交上并没有出现爆发,从3月19日以来的10天中,每天登记的签约套数平均在40套左右,与2月基本持平。
为了得到验证,3月31日记者查询保定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网页,数字显示当天全市成交46套,但更令记者关注的是,网页上赫然写着可售楼盘265个,共计52977套,这一数字接近整个北京市的库存。
万科副总裁毛大庆在日前出席的某论坛上表示,万科的市场调研发现约有60%的城市出现超量卖地,出现了对未来的市场需求量的透支。保定似乎不幸被言中:2013年1月至11月,保定商品房平均每月去化14万平方米,按照目前的583万平方米可售面积计算,保定库存去化时间接近42个月,是北京的6倍。也就是说,即使停止新建楼盘入市,在售楼盘也足够卖接近3年半。那么,考虑到供求关系,真的有必要在这样的时间点抢盘吗?
房价已经成为新区域规划最先起到作用的环节,保定正在发生的故事其实并不陌生,类似的还有4年前国际旅游岛规划发布造成海南房价的飙升,半年前上海自贸区获批后房价飞涨。但是,保定的未来与海南和上海自贸区相比,却显得单薄许多。
京津冀一体化、或者环渤海区域合作、抑或首都经济圈……无论怎么称呼,这一概念早已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但在近30年的发展中,被寄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仍然远远滞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并且至今没有找到能够迅速打破该区域间合作桎梏的方法和途径。
此次《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出台,虽明确表示保定要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但无情的事实是,河北省在“京津冀”中一直尴尬地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即使提出主动“承接”,但北京、天津作为区域内“两极”,有哪些单位、院校等甘心“被疏解”?如果没有更高级别、更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推动,这是不是只能理解为单纯的一厢情愿?
购房者炒房、卖房者炒作都可以被理解,但地方政府不能失去冷静。事实证明,京冀之间的同城效应远远抵不过“河北移动欢迎您”来的直观,保定当下需要关注的案例还有离北京更近、屡屡被传“将纳入北京行政区划”的燕郊。不久前,由于燕郊的几个主要大盘项目陆续出现调高物业费,业主有组织地维权堵路造成交通瘫痪,引起了购房业主和本地市民之间长期积攒的矛盾爆发:本地市民埋怨涌入的购房人群拉高了房价,购房业主则质疑当地政府没有践行规划。与此同时,据市场研究机构反映,就在本周末,一些燕郊的项目已经开始因为蓄客困难而进行价格下调。
当然,保定作为地级市远比燕郊镇更有吸引力,同时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市域面积大、不乏明星企业、有河北领先的教育资源,但其与燕郊之间这种并不对等的比较,同样不乏参考价值。因为事实证明,不论“承接人口”还是“承接功能”,都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丽。
真相只有一个,面对新政策带来的各种狂热,或许我们只有等待烟雾散去才能做出冷静的判断。但至少,新型城镇化下的京津冀一体化,用“房价一体化”来作为开局,实在不妥。
作者:童亦弟 中国建设报公众号:chinahousi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氧分子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