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岁月终结于1990年代,那时候的香港仍属经济相对稳定的社会气候,加上自己生性慵懒,所以由衷而言也没有参与过太多的大学生就职活动。而且也因为早已有“内定取录”的安排,一毕业便会到香港电台工作,就更加没有动力投入于劳神费劲的就职活动角力生死战。当然,那是我的好运气之故,亦与时代氛围的大背景相关,一旦回到今时今日的眼前时空,相信我早已成为求职失败的负方成员之一。
【由《致青春》到朝井辽】
关于中国大学生当前的就职活动概况,我当然更加没有任何条件及身份置喙。对此的零星琐象,我承认大多与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有关。电影中郑薇与陈孝正的恋情,紧扣着不少大学生成长的必经体验。两人在万人空巷的求职活动会场中,一方面竭力奔走张罗为未来的前途乃至背后象征性地依存的恋情发展拉拼,可是与此同时,会场内也是陈孝正得知有出国留学名额等着他的场域空间,早已种下他欺骗隐瞒郑薇另谋出路的种子。在导演赵薇的心目中,这一场很明显是把大学生的就职活动,隐喻性地与大学生恋情加以二元对立式比照,从而点明两者水火不兼容的关系──现实与浪漫、长大与未熟,乃至金钱与爱情等等的二元对立思维,也由此建构而成。
由中国越洋到日本,就我所知彼岸的对大学生就职活动的媒体关注,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称大学生就职活动为“就活”,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此词,铺天盖地的资料便会排地倒海地涌现眼前。今次我想提的就是日本新锐当红小说家朝井辽的新著《何者》(2012,台湾猫头鹰出版中译本2014)。朝井辽于早稻田大学期间,早已凭《听说桐岛退社了》(2009,台湾猫头鹰出版中译本2013)打响名堂,成为当代日本青春文学的大旗手。2012年的《何者》,以大学生就职活动为题材,精准地捕捉时下年轻人的心态,同时又紧扣社会脉络变化,此亦与作者自身正好大学毕业开始进入社会工作的个人背景互相呼应。小说后来获148回的直木赏,而朝井辽也成为五十年来最年轻的直木赏得主。
朝井辽一向善于利用学生年代的转折时刻,作为切入社群人物的出发点,由此而勾勒出一种时代属性来,所以他的小说时常予人可以作为社会现象的对应解读蓝本意味。朝井的小说十分聪明,处女作《听说桐岛要退社》以高校为小说舞台,主角桐岛从排球部退社,以他身边五名好友为视线出发点,当中既有喜欢体育,也有喜欢文化的不同男女,由他们各自表述从而再展示出他们如何去想象桐岛的世界——当然,背后也带出校园生活本无真貌,彼此也各自囿于一己喜好去选择想看到的一部分。后来在新作《少女不毕业》(2012,中译本将于2014年面世)中,他利用相同的叙述手法,以即将废校的高中为背景,把在校生与毕业生于迟来了的毕业礼上的交会感慨,由七名少女的不同视点出发,把文化祭、社团活动、恋爱及高中生活等等作相互穿插,从而把快将逝去的学校内之秘密一一披露展示。
两本小说都充满校园气息,在书页之间,读者在自行车、排球、耳机、可爱粉饰的便当盒、书本及相机等相关物事上游走。而校园的空间更被充分利用,如体育场馆、校舍的屋顶、舞台乃至少人出入的学校仓库等。当以上的细节逐一出现,我感到惊讶的是作者竟然可以在狭小的天地中回旋,从而令人发现原来在大家均耳熟能详的校园内,原来可以有那么多的隐藏细节有待探寻。
而学生社群中本来貌似团结以及友情凝聚的交结背景,往往藏着不少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这正是朝井辽世界的核心命题,在以大学生就职活动为背景的小说《何者》中,其实同样都是在相同主题下作出变奏的一次尝试而已。
【日本式就活风云】
书中提及不少日本的就活习尚要求,或许在此先与大家聊作分享,其一就是大部分的公司企业第一步均要求应征者作网络测验,通常会要求应征者在短时间之内解答出一大堆的测试问题,对数学一窍不通的人往往不太擅长此关,一紧张起来就脑袋打结,一不留神就立即于此关被刷下来。可是大家广泛流传网络测验的精粹,并非在于真正测试的解题能力,因为网络测验是各自在限定时间内于计算机前上网完成,所以根本就没有阻止应征者作弊的意欲。大部分应征者若然不擅长网络测试的话,往往在网络上寻找友人帮忙合力完成过关就可以了。所以在应征者圈子中广泛流传的是,网络测验的重心在测试应征者的人脉──看看有没有朋友可以帮忙自己,而企业便从中筛选人缘较佳的应征者,而把孤癖社交能力弱的应征者率自淘汰。
仅示其一,读者大抵便可从中感受到日本就活的激烈气息。在小说中,拥有在美国留学经验,且积极参与国外企业实习以及国际教育义工工作的小早川理香,本来在表面履历上是最为占优的一人,但却就是往往在应征的第一关网络测试中被刷下来。
而整本小说环绕的起伏变化,正好在于在一群大学生伙伴中,究竟有没有可能及何时获得内定取录的通知。是的,在日本的就活过程中,内定取录的资格正是一种用来标签胜方及负方的区分标准。小说中以瑞香率自取得内地取录来作为第一个高潮,她同样有留学美国的经验,但履历上的丰富多姿程度,却及不上理香。但是作者特意交代她正在经历父母分居的艰难期,而母亲甚至不断向她撒娇,表示要由地方乡下出逃至东京去投扉女儿云云。透过瑞白口中,作者点出年轻人族群中的深刻反思:
“我最近明白了一年事。假如人的一生是一条长长的铁路,现在已经到了没有人会以和自己同样的高度和角度、一起注视着这条铁路的时候了。”
“以前有一起生活的家人、升上同一间学校的朋友,还有学校的老师。总是有人陪着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尽管就要从学校毕业了,家人和老师也会一起思考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总是有人会以和自己同样的高度和角度,看着这条人生的铁路。”
“未来也将会离开养育自己的家庭,再亲手建立新的家庭。那么一来,就会有共度一生的人或是孩子,于是又会出现一起自己的铁路的人。”
“之前身边的人总是会说,过程比结果重要,但那是因为一直看着自己铁路的人就在身旁。”
“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对自己说那种话了。”
“我们必须独自一人,注视着自己的人生。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人,会陪着我们一起看铁路通往的方向了。”
──是的,内容也许没有太大的新意,但却超时空地道出成长必经的孤独阶段。我相信当中的感受共鸣,一定是跨文化的,也是中国同辈的年轻人同样实存于心坎的。朝井辽安排瑞香成为第一次取得内地取录的角色,我认为正好肯定了思维上的成熟是社会上就职活动归根究底追求最关键元素。
(日本非政府组织“自杀对策支援中心”访问了122名在首都东京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发现21%(26人)表示因为找工作遇到困难,曾“认真考虑自杀”。 压力资料图)
【就活的现实】
以研究援交少女问题成名的日本社会学宫台真司,在所属的大学中正是专职负责大学生的就职活动,所以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的《宫台教授的就活原论》(东京株式会社太田出版,2011)正好对以上的情况在深入的反思。他在“取得内定取录的是有“实绩”的学生”一文中,正好表明从他的经验出发,往往发现大部分参与就职活动的学生,往往会有不讨好的表白程序:如我对什么有兴趣,又或是我想做什么工作等等。宫台真司直斥以上说话绝不适合吐出,反过来要说的应该是:我什么工作都可以去做,甚至应展现实际上我什么也曾做过的“实绩”,从而去打动面试者。
简言之,宫台真司点明的就活精萃,原来并非在向前看,而是在往后瞧,以实际的经验来一决雌雄。当然,过去的“实绩”不可能在面试一刻有所改变,但自我意识的明辨,就如以上提及的瑞香的例子,正是尝试踏出与别不同的第一步。由量变到质变,正是就活带来的启蒙契机。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现实的就活层面,从而对《何者》作出解读;至于从文学角度的分析,留待将来有机会再阐述吧。
——————–
附图书出版信息:
《何者》
作者:朝井辽
出版社:猫头鹰
译者:张智渊
出版年:2014-1-22
页数:288
定价:NT320
装帧:平装
ISBN:9789862621905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汤祯兆,香港影评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