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向日本灾民送温暖,这个话题在中国应该是很沉重,特别因两年前,中日因钓鱼岛领土问题,两国国民间的感情发生了严重的对立。当新首相安倍接替与中国硬碰硬的前首相野田执政之后,最初中国民众还认为,安倍首相曾经有过缓和中日关系的前例,所以对他的到来给与很高的期待。但是当安倍政权执政以后,不但没有改变前任首相的任何做法,而且变本加厉地激化中日对立,所谓的价值观外交,星月包围圈,更在2013年年末不顾中国等国的反对,悍然地参拜了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跌到了新的谷底。
中日两国的关系向何处去?2011年的3月11日,东日本地区(福岛,岩手,茨城县)发生了9级大地震,并伴随着史无前例的海啸,造成了近2万人死亡与失踪,无数的财产受损。直接受到影响的灾民超过百万(现在还有三十多万灾民),在过去3年间有3000多人自杀,对于这些日本灾民,中国方面也是像对待安倍首相那样不理不睬,还是要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向他们表示慰问呢?笔者认为:对于破坏中日关系的安倍首相,我们可以无视,在民间对于日本受灾的民众我们要表送温暖,这样才能表现出中国的大气,这就是新型对日关系的起点。
日本有这样的成语典故:向敌人送盐巴。
这是一个著名的日本战国故事,当时在信州(今天长野县与山梨县)的诸侯(大名)武田信玄背信弃义,撕毁了与邻国今川义元的同盟协定,企图向日本东海地区发展。这样的行为惹怒了今川方面,马上与另一个诸侯北条签订协议,把所有通向武田领地的道路封锁,不让盐巴流向信州。因为信州本身是内陆地区,并不面向大海,所以自身不生产盐巴,没有了食盐的供应,武田领内的民众受尽痛苦。
看到武田领内的民众这样受苦,武田信玄的另一个著名的对手上杉谦信坐不下去了。他曾经与武田信玄激战多次,甚至有一次差点被武田杀死,日本历史上的中之岛之战也是发生在武田与上杉之间。但是这个上杉没有趁火打劫,而是看重情义,从越后把信州需要的盐送到了武田领内,帮助武田摆脱了困境。
这个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就算是敌对关系,但是当对手有痛苦时,还会伸手相助的例子,今天我们还可以到处听到这个就算对手也要帮一把的《向敌人送盐》的故事。
我们可以在政治、军事上对立,对于民众在其困难之际要给与帮助。在民间的交流交往中可以这样,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政策却并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如果没有长期性的政策,只是国内政策改变,反而会养虎为患,造就自己的对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中国国家元首蒋介石先生的对日本基本政策就是以德报怨,也是后世特别受到争议的措施。因为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更会使国民政府对日外交的长期的外交政策受到拖累。
我们根据现在发现资料可确定,当时蒋先生对日政策的制定是由于国内矛盾,才被迫实行了对日本以德报怨的政策。而所谓的国内矛盾是国共两党的对立,苏联军队在东北以及美国的马歇尔来华等。这样就使得蒋先生想迅速与日本和解,以便达成联日抗苏的目的。
其实国民政府对日的基本立场在开罗会议时就已确定,四大国的领袖集聚开罗商谈战后的亚洲局势时,蒋先生曾经向美国政府试探过如何对待战后的日本,因此在会议上他多次提到,需要日本提供设备物资来补偿中国的战争创伤。这个观点在日本方面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已经涉及到,如尊重日本民众的选择(是否维持天皇制度),反对分割日本,遣返战俘等等。
但是这些要求在亚洲政治局势调整,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需要统治与管理日本以后发生了变化。之后,中国大陆政府就台湾方面参加1952年对日和解时,放弃向日本索要赔款持批判的态度。其实不是台湾不向日本索求,而是美国不允许盟国向日本索赔。
所以蒋先生实行的对日政策就是为了在受降,保住在对日战争后的成果,以及对抗苏联出兵时获得日本方面的支持,可谓一石三鸟。但是蒋先生这个策略的本身为何没有获得日本的好感,在战争经过60年以后的今天,还有右翼政治家出面否认南京大屠杀,安倍等右翼政治家还在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原因就是亚洲政治格局的变化,以蒋介石为中心的亚洲领导体制解体,中国大陆政权易手,这样日本政府对在大陆没有实际控制的台湾政权产生了离心之意,虽然在美国的冷战体制之下,继续维持与台湾的关系,可是水面下的与大陆的所谓民间或半官方的关系一直没有中断,在政局稍有变化,就马上弃台湾而与大陆中国建立关系。
这样日本方面对于新的外交对手中国大陆,没有任何的接受过以德报怨的经历,更谈不上所谓的记恩回报,而大陆方面也没有对日本实行以德报怨的政策,就算有也是最高领袖的不要日本赔偿的决定。但是不要忘了,这个放弃对日本要求赔偿的政策不是大陆发明,而是20年前,蒋先生政权在美国的压力下已经实行了,只不过当时大陆方面坚决反对,声称绝不承认所谓的《日台条约》,就算《旧金山和约》也没有承认。
中国的民间对放弃日本赔款的要求也有怨言。从上面的内容看,所谓以德报怨,或者放弃赔款是中国对日外交政策的失败,实际上是国内政治斗争在外交政策的反映。从结果来看,这些政策对中国短期没有损害性,但长期看是造福日本社会,原本是中日共同对苏(共)最后让日本获得全部利益,因此这个政策的得失不在于政策本身,而是国内政治造就政策的失败。
很多人认为与日本搞好关系将会使日本变得强大,把中国的机会给了日本,与日本保持对峙关系就可以遏制日本。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与日本关系除非到了战争程度,在经济上的关系是任何人都阻断不了。并且通过与日本的合作,中国可以获得很多先进的技术,以及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且日本在经过60年的和平发展,希望战争的只是一小撮人,所以与大多数人爱好和平的日本人友好才是中国国策首选。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记者招待会上也提到,中日间的交往不可能割断。当中国与日本正处在政冷经冷之时,并不需要所谓的以德报怨,或者向敌人送盐把的特殊政策。只要中国做好自己,不是以国内政治需要,而是以国家利益至上为要,做到有底气、有骨气、大气,这样中日关系必定会迎来春天。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桥本隆则,在日华人,博士学历,现居日本大阪。主攻国际关系,《联合早报》撰稿人,日本朝日放送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