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遥:马航事件中国媒体贡献太少——从BBC V.S. Al Jazeera报道案例说起

我现在不是个记者,不过我始终记得2006年在德国与各国媒体记者交流时,引起了激烈交锋的一幕。

在德国的交流会上的一个下午,德国老头专门播放了两则新闻报道作为对比,一则报道来自BBC;另一则报道来自Al Jazeera(半岛电视台)。

两则新闻,都是对同一个事件的报道。3月14日,以色列军队经过约10个小时的军事行动,于14日晚攻入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杰里科的监狱,逮捕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领导人萨阿达特和前巴勒斯坦高级官员舒贝基。在整个行动中,共有3名巴勒斯坦人身亡,另有40多人受伤。

以色列指控萨阿达特2001年曾下令谋杀以旅游部长雷哈瓦姆·泽维,并指控已故巴领导人阿拉法特的财政顾问舒贝基涉嫌走私军火。根据巴勒斯坦当局与有关方面达成的协议,由美国和英国的安全人员负责在杰里科监管上述囚犯。另据报道,正在组阁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与有关方面就释放萨阿达特等人进行磋商。但以色列军方反应强烈,并威胁要采取严厉措施。

在这样的同一个新闻背景下,BBC和Al Jazeera的报道一对比就发现了很多的不同。排除一些最基础的技术问题,比如同样是对军事行动的现场直播,但是BBC所报道的画面清晰度比Al Jazeera要明显强很多。两家报道给观众的感觉也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Al Jazeera的现场直播,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将原封不动的呈现现场所发生的画面,然后记者会对一些进展做简单的介绍,而整个十个小时的直播,就是十个小时的画面。而BBC的报道要简洁很多,现场画面只是选取了部分,但是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历史纠葛、关键人物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从观感而言,Al Jazeera的画面虽然现场感十足,但是看得一头雾水,大概就是以色列凭借武力上的强势,暴力侵袭巴勒斯坦。而BBC的报道比Al Jazeera要简洁很多,但是了解到的信息量要大很多倍,几分钟的一个报道,层次感分明,逻辑严密,资料翔实,也有不同专家点评观点交锋。即便是对中东问题一知半解的人,看完以后也充分的了解了这个事件。

可是,讨论阶段时候,却陷入了一场混战之中。来自欧洲、南美洲的记者们,都认同BBC的报道,认为这才是专业媒体所为。而来自中东的记者们,尤其是叙利亚、巴勒斯坦、黎巴嫩的记者们几乎要炸锅了。他们完全不认同BBC的报道,只认同Al Jazeera的报道,认为这才是最真实反应了中东地区现实的新闻报道,是最真实客观的报道方式,而BBC的报道则是美化了一个侵略者,以貌似公允的姿态对以色列的行为进行了轻描淡写,对巴勒斯坦人的死亡没有做任何同样分量的报道。

而讨论及为何Al Jazeera的报道中不对事件的背景做任何解析时,中东的记者们非常一致的认为,Al Jazeera的报道是最完美的,因为中东人民都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根本无需多言,他们想知道的就是事情的现场进展。为了更有力的证明他们的观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记者甚至直接表达,Al Jazeera本来就是办给中东人看的,你们看不懂不是电视台的错,虽然你们要看Al Jazeera的新闻呢。

话到了这里,讨论就基本进行不下去了。因为什么样的报道是专业的似乎并没有争议,有争议的只是,Al Jazeera是有中东特色的电视台,不了解中东情况的人来看Al Jazeera,就自然只能看得一头雾水。

但是这个交流的环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视媒体是提供有质量的资讯,还是迎合观众提供消遣,从需求的角度而言,是讨论不出所以然的。不管是提供新闻,还是提供情绪,总能找到出口。然而一定要说意义的话,判断其实都在人心。

(聚焦在北京发布会现场的媒体记者,图片源自中新网)

因马航飞机事件想到了这件旧事,依然十分感慨。美国和欧洲的大媒体们依然在孜孜不倦的挖掘新闻,不仅报道已经知道的情况,还不断地挖掘和分析事件。而中文媒体的报道,除了让马航飞机上乘客的家属们情绪起伏波动以外,实质的贡献实在是太少了。

两种报道的优劣,也无需得到谁口头的认可,因为,人心上的胜负已分,无需多言。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姚遥,法律学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