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至中:公车拍卖要防“应付式改革”

今年初以来,是一些地方公车拍卖的集中处置期。新华社调查却发现:有的地方公车淘汰后,廉价落入内部人员手中;有的地方虽然走了拍卖程序,但不对社会公开。(《新华网》,2月26日)

公车改革一直不顺,由于涉及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改革阻力很大、推进艰难。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关键是如何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处置这些公车。温州、杭州等地车改试点,将公车公开市场化拍卖,是比较有效的处置方式,既取消了公车,也保障了国有资产不受损失。

公车姓“公”,拍卖必须公开。之所以引发诸多质疑,主要在于拍卖过程不够“阳光透明”。在以公开拍卖方式处置公务用车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个环节的公开透明,让各个环节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将容易滋生腐败的各个环节都交由第三方进行。处置了多少,保留了多少,如何处置,都要清清楚楚,这是保障改革成果的根本。

为防止“应付式改革”,可以探索纪委监察部门和社会审计部门共同介入,邀请公众直接参与监督,确保公车拍卖环节公开透明、公道合理。此外,在起拍定价环节,应该充分考虑车辆维修折价等情况,科学合理确定价格,最大限度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真正实现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改革目标。

公车拍卖的目的是要扭转领导干部的特权思维,让公共权力能够更大限度地服务于公共利益。群众最担心的就是改革后出现“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回潮”现象。公车拍卖只是公车改革的一个环节,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必须把公车拍卖的整个过程都晒出来,让公众看得见,接受公众监督,方能防止公车拍卖“变味”为“应付式改革”,甚至沦为“自导自演”、“二次腐败”,陷入“越改越多、越改越乱”的困境。

  (文/汪至中)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