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纪委首次集中对外公布被巡视单位提交的问题整改报告。值得关注的是,6万多字的10份整改报告中,近四分之一的篇幅与选人用人问题纠正有关。一直以来,如何监管“一把手”都是纪检监察部门需要面对的难题。本轮巡视的十个单位的巡视结果表明,湖北、重庆、江西、中国出版集团等六家单位都存在“一把手”监管不严的问题。具体的情况为,武汉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离任前违规突击提拔19名干部、重庆未对部分市属重点国有企业“一把手”进行有效管理。(人民网)
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防止腐败的关键是监督。然而,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长期处在监督的“结合部”,出现“监督空档”。据统计,目前在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案件中,党政“一把手”的案件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一些全国颇具影响的腐败大案,不少是“一把手”所为。“一把手”位高权重,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如果“一把手”腐败变质,会给党和人民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中,在扩大对外开放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促使他们正确使用权力,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监督‘一把手’难”问题的症结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对“一把手”赋权过重,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监督‘一把手’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干部人事制度存在弊端,选人失误;对“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上级忽视监督;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监督渠道不畅,监督权缺乏可靠保证;监督协调机制不健全,未完全形成合力;监督法规不健全,政务不公开;监督教育不到位,对权力监督认识不足等。
选好配好党政“一把手”,关系到一个地区的人心向背,更关系到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地市党政正职的管理,基础是把好选人关,配好党政“一把手”。如果地市党政正职能力不胜任甚至品行不端、贪污受贿,对于一个地区的各项工作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来看,一些地方的市委书记或市长落马,对当地干部队伍造成恶劣的破坏。今年,以涉嫌职务犯罪被查处的广东茂名市委原书记罗荫国,牵扯出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
我们必须看到,相关的规定之前也出台过不少,但还是有违规违法的“一把手”屡屡落马。要真正管好“一把手”,关键还是要让每一条规定落实到“一把手”选拔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制度威慑力,通过“治权”遏制腐败。要广泛听取民意,组织更加深入细致的考察,真正在好中选优、优中配强,把最优秀、最合适的干部选配到“一把手”岗位上来。同时,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只有使权力运行法规化、民主化、程序化,克服“一把手”“上级管不到、同级不好管、下级不敢管、群众管不了”的尴尬局面,才能真正预防约束权力的被滥用。
作者:李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