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随之而来的信访问题又成为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头等大事,而接访作为解决矛盾的重要举措被很多领导采用。其实,当下干部接访,需要转变观念先行。
一是转变“认为信访案件是烫手山芋”的观念在传统观念中,很多同志认为信访事项就如“烫手的山芋”般难对付,遇到上访人恨不得“夺路而逃”,尽量避而远之,生怕“若火上身”。殊不知,任何事情都需要辩证的去看。信访事件是社会矛盾的“晴雨表”,是缓解社会压力的“减压阀”。在当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避免不了各种矛盾,而群众有意见,说明我们的工作做的不足,做的不好,还需要改进,这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去“躲”,而是如何去解决。同时应看到,信访工作是为领导分难解忧的工作,更是考验我们能力素质的工作,做好它能使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二、转变“能拖则拖,拖不过去再说”的观念。有的同志对付上访人的方法就一个字:拖。认为拖个一年半载上访人自己就没了动力,也就息事罢“访”,遇到上访人和信访事件能躲则躲,躲不过去就胡言乱语、随便给人承诺或是互相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目的就是想拖掉上访人的耐心。然而不管是领导的“口惠而实不至”还是相互间“踢皮球”都会造成一个后果:群众不再信任我们了。群众言论的路子被堵死,就会找其它能说话的地方,就会引发越级上访、集体上方。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本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再职权范围内的告诉群众找谁去解决,让群众感觉到我们在积极为他们解决问题,并且我们要避免给群众开“空头支票”,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拖拖拉拉、懒散怠慢。
三、转变“我是领导,群众求我办事”的观念。面对上访人,有的领导认为自己是干部,高高在上,喜欢“打官腔”、“摆架子”或是危言耸听借用法律政策给上访人施压,以此来吓退上访人。然而群众得不到满意答复是不会罢休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群众都吃这一套。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也适得其反。试想,一个“高高在上”,只会讲大道理,面色冷峻,说话咄咄逼人的领导怎能取信于众,怎能做好信访工作呢?作为一名人民公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上访人,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倾听者的心态,有服务的意识,要把自身的位置摆低点,再低点,耐心地去倾听群众的疾苦,真正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把政策法规向他们讲清楚,这样我们才能拉近和群众的感情,他们才愿意跟我们说真心话,我们才能真正的去解决问题。
四、转变“群众的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的观念有个成语叫“事无巨细”,意在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小的事情。有些领导认为群众的事情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去管,这是大错特错的。往大里说,我们的党和政府都是服务型的,我们的权利是人民给的,忽略群众的诉求就是轻视群众,就会失去群众支持,这是关系党执政基础的大事。往小里说,我们处于最基层,直面老百姓,群众居家过日子理所当然都是些柴米油盐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才是需要我们去“事必躬亲“。如果小事都解决不了,何谈解决大事?要知道,对于领导来说,群众事情无小事,信访事件更无小事。很多时候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从而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意识,重视群众的“小事”,时刻把群众的疾苦牢记于心,对于群众的事情要“细大不捐”,真正的去给群众解决困难,让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真正地让信访“中转站”变成“终点站“。
作者:刘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