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赤霄:农民工专场招聘为何出现了大学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有媒体报道说,面向农民工的专场招聘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身影现象是有的,有些紧缺的行业和岗位,大学生也参加进来,但目前数量不大,对于农民工就业影响不大,如果说有,也是互促互进。(2014年02月20日11:49,中国网)

曾几何时,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而今,却沦落到和农民工抢饭碗的地步。相必这种去农民工专场和农民工抢饭碗的大学生无出两种心态。一种是大学期间没好好读书,所以找不到好的工作,唯有降低身份去混口饭吃,此举纯属无奈之举。二来可能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或者说是凑个热闹而已。对此,无需过多解读。

然而,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我们不妨多些思考。随着高考扩招,高校单纯注重外延式扩张而忽视了其内涵即教育质量的提高,而正是教育质量的下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种下了隐患。

对于寒窗苦读10余年甚至20余年的学生来说,在读书期间基本上全靠家里供养,而且失去了大好的青春。在春节前后的同学聚会上,不断地有人抱怨自己的同学成了“大款”,而自己依旧作为一名“屌丝”在“杯具地过活”,有不少人不由发出了“读书无用”之感慨。

“读书无用论”的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在五、六十年代,都有“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之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究竟该不该读书?假设读书无用,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去读书,古今中外,但凡尤为之人,皆满腹经纶,概莫能外。

人生的价值岂可简简单单用创造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笔者并不否认,创造更多的财富,可以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然而,价值虽然具有客观性,但是,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标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重视物质上的享受。不能否认,有些人在物质享受品质不是那么高的情况下,只要可以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维持生存之需时,就会毅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层次需求。

放眼百年之后,我们在世时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化为乌有。唯有精神财富,才可以继续流淌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默默的作出贡献。

  (文/诸葛赤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