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邑:莫让下基层变味成吓基层

一些干部下基层时,为引起地方足够重视,习惯先“吓唬”一番:这次某书记要亲自去,某部长要亲自陪,各方面务必万无一失。出了漏子,大家吃不了兜着走。基层干部一听,难免高度紧张。于是,所有活动事先模拟路演,还要彩排,闹得百姓也不得安生。这种下基层变成“吓”基层的问题,值得注意。(2月20日  新华网)

每逢岁末年初,下基层的领导干部就会多了起来,什么节前慰问,春节走访之类的活动也会随着增加。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来,各地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时间就更是多了起来,下基层成为了最直接的践行群众路线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让领导干部能够更加了解到基层的状况,同时也让群众感受到了上级的关怀,可谓是拉近了距离,激发了热情。

但是在这轰轰烈烈的下基层活动中,一些领导干部却念起了“歪经”,下基层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还在机关,让下面“好好准备准备”的通知早已下去了;有的下基层更是陪同一大队,人员几大车,呈现前呼后拥、排山倒海之势。

这类的下基层不仅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的任务,让基层苦不堪言,让基层干部受累,同时也引起群众的强烈反感。同时也不能真正听到基层的声音,一些群众对于这类耍架子的官员充满了反感和畏惧,这样的官员来了,他们只会站在远处围观,根本不会主动上前去发声。就算是找了几个群众上前,那么他们也不会自在。这样的下基层不仅仅没有达到当初联系群众的初衷,反而让干群关系越来越远,下基层变味成了“吓基层”。

变味的下基层必须舍弃,下基层必须回归原味,要想做好这道“原味菜”关键还在于下基层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带着真心下基层,用真心和群众接触代替作秀,只有这样基层才能满意,群众才能放心把问题托盘而出,才能收获群众的真心;其次要带着问题下基层,到了基层不是去显示自己的权威,不需要指手画脚,什么都懂,处处下结论、提指示,要学会当“学生”;同时要轻车简从下基层,不搞层层陪同,下级接待,不扰民、不扰官,不能到了基层问题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基层增加问题。

作者:关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