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寅:叫停“考察性出访”势在必行

建立外出考察制度是让公职人员出去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经验。但近年来,公款考察性出访却演变成观光旅游、公款购物。去年11月,中央印发通知,严禁安排考察性出访,各地陆续出台相关细则。(人民网)

国家工作人员因公出国问题,一直是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不难看出,名义上的出国考察俨然成了腐败的新路径,所以,叫停考察性出访令广大群众拍手称赞。

“考察性出访”是个很有意思的创造性词汇,它与附有特定任务的“事务性出访”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考察”就是任务。它的特点是轻松,不像要办具体事项的出访,回来就以交办的事项做考核依据。由此不难想见,考察性出访为什么易沦为“公款旅游”式福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察性出访正在演变成官员“集体无意识腐败”。有的单位,考察性出访成一种工作奖励。如“公务员如果能连续3年在考评中拿到‘优秀’,就可以奖励一次出国考察的机会”;二是单位内部平衡关系或利益分配的潜规则。比如,一个大单位内部二级单位有肥有瘦,安排“清水衙门”的领导进行所谓考察性出访,就常被作为对“清水岗位”的补偿性回报;三是社会监督难度大,难辨真伪。在以往媒体曝光的公款出访中,借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实的案例不胜枚举。公款考察性出访,社会监督难,虚虚实实之间难辨真伪,且容易连带吃喝之风、送礼之风、虚假报销等问题,乱象纷呈。

公款考察性出访严重地蚕食着政府的公信力,对这样的行为必须进行棒喝。遏制公款考察性出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联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前功尽弃。因此,细节决定成败,遏制公款出国考察行访问亦不例外。愿人们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把好“出国考察关”,是反腐败的必然需要。考察性出访已经成了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唯有从制度上找到病因才有望彻底根治。如今,中央通知要求公款考察性出访一律叫停,如同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让腐败不再假汝名以行,不敢越“雷池”、碰“高压”。既能有效遏制变相的“考察性出访”,又可以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公款考察性出访,社会监督难,虚虚实实之间难辨真伪,而且极易滋生腐败。中央彰显整治力度,让人拍手称赞,也希望在此基础之上能有更多预案,预防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出变招应对。

作者:齐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