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2日 )
改革开放使我们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超越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用一两百年才能达到的成就,巨大的经济发展成效,丰腴的精神文明成果也,瞩目于世界各民族。 一时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孕育的成果但是,现实生活中老人倒地“扶不扶”?在春晚中淋漓展现,“毒奶粉”、“瘦肉精”等事件无一不折射出的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大家不禁要问,我们勤劳勇敢的人民怎么了,我们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怎么了?
的确“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今中国,国力增强、人民更富,社会更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渐显现,但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思考却始终伴随,人民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人靠信仰生存,社会靠共识进步,发展靠价值指引。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没错,我们是要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但我们不要其“冰冷”的社会形态和只信“金钱”的扭曲价值观。信仰是人们精神上的支柱,是促使人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个人的发展,社会文明发展的浪潮何去何从,更取决于这个民族人们的信仰。
用“人民信仰”去浇筑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厦,就是要将信仰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要将信仰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精神动力;要将信仰转化为对种种社会现象的评价标准。中央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将“拜金理想”和“为钱是命的追求”抛到九霄云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上升到信仰的高度,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信仰联系在一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二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与信仰联系在一起。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价值观念的社会心理结构,与信仰相联系。
因此,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尽可能地转化为社会信仰,才能不断提高其与人民的结合程度,才能浇筑牢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厦。
作者:荣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