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人民日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没有信仰是可怕的,没有信仰的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和发展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许许多多革命先辈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正是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结果。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中的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时虽然年纪小,却感到新潮澎湃,热血沸腾。是的,为了祖国的富强就是当时学生们的信仰。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国人却面临信仰危机?笔者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却出现了滞后。这不仅仅是物质富裕后,精神文明出现多样化发展的正常情况,我们也不得不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精神层面的攻击。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正大跨步开始了深化体制改革的历史征程。在这个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信仰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在信仰的指引下,我们才能不畏艰难、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作者: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