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央:锻造“火眼金睛”强化巡视监督实绩

近年来,巡视制度在发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就是要推进巡视工作改革创新,发挥“千里眼”作用,深入挖掘干部问题,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发生。(人民网 2月11日)

2013年,中央巡视组发现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有价值线索比过去增加5倍,巡视工作不断改进创新,扩大覆盖率,强化影响面,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查出了一系列干部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一是讲真话的少。在巡视过程中,很多干部不愿讲真话,多谈成绩,少谈问题,即使谈问题,也只是“蜻蜓点水”;二是巡视主要针对干部现任职位,殊不知个别干部违规行为也可能发生在过去经历,新职位恰好成了干部“粉饰太平”的“保护伞”。

巡视的目的是要挖掘真问题,根本意义就是要形成震慑力,督促干部阳光履职,正确履职。但巡视工作还存在覆盖面不够宽,巡视内容宽泛、重点不突出,挖掘深度不够等问题。要更好地发挥巡视的“千里眼”作用,找出“老虎”、“苍蝇”,不留死角,就要在“见真招”上下功夫,锻造“火眼金睛”,才能“抓铁有痕”,形成威慑力。

强化社会监督,形成监督中的监督。首先,巡视组也需要接受监督,巡视组作为下派的监督执法者,可谓“位高权重”,若缺乏监督,极易造成“灯下黑”或者“边反边腐”问题,不仅降低了巡视反腐的实效也摧毁了群众的信心;其次,巡视工作量相对较大,有些地方难免“鞭长莫及”,发挥社会监督,发动群众力量,形成监督合力,更易查找出干部问题,取得实际效力。

随机“洗牌”,灵活出动,打出“猝不及防”主动仗。以往巡视,都是一个巡视组一条线,提前通知部署,全部包装清场,巡视组下去后不过是检验成绩,难以查找问题。巡视工作改革就是要打断巡视组和地方的“人情线”,使巡视工作逗硬,出实绩。同时,进一步强化巡视独立,才能促使巡视组到达“第一现场”,拿到“第一手”资料。

“追根溯源”方可连根拔起。巡视工作的根本就是要找出真问题,但有些干部 “遮遮掩掩”,要么不敢说真话,要么不想说真话;加之,巡视工作只查点难以查找整条线,导致巡视浮于表面。巡视工作改革需注重挖掘真实信息,如何挖掘,需创新方法,少听干部吹,多听群众说,多到实地看。“事实胜于雄辩”,巡视工作须沉下去,深入一线,以事实为依据,以群众声音为依据,同时,对于领导干部,不能只看面,要沿着其工作线,追本溯源,一条条理清,严防干部“带病上岗”,不断强化反腐震慑力,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

巡视工作对于惩治腐败,整治干部队伍,扫除政治“雾霾”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勤用,更要善用,要不断改革创新,锻造“火眼金睛”,挖掘出真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文/陈央)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