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强调:“做群众工作,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那么,作为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到“五要”。
一要兼顾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凡是有损于群众利益、客观上可能引起群众不满的事,就坚决杜绝;凡是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要缓一缓,不要急着办。要树立勇于克服困难的观念,切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不仅要谋一时之利,更要谋长远利益;不仅要谋局部之利,更要谋全局之利。例如,基层干部为群众策划的致富门路,很可能一下子难以被群众完全接受,对此可以坚持循序见进、逐步推广的原则,以示范效应引导群众自觉拥护和跟进。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也不能一味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要努力找准最佳结合点。
二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基层干部只有在具体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观点上分析判断问题,才能深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假如我是群众,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假如我是群众,我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想通了,明白了,才能更加干劲十足地去解决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安定等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让百姓真正享受到因干部努力工作而带来的成果与实惠。要避免将精力耗费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上。群众的双眼是雪亮的,群众的感受是深切的,形象工程蒙哄不了群众,掺水的政绩欺骗不了群众。唯有“将心比心”才能够心心相印,唯有“以心换心”才能够以真心换真情。因此,基层干部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才能与群众心连心。
三要运用灵活的工作方式。基层干部是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的第一执行者,处于群众和上级部门的“夹心层”,既要面对自上而下的政策限制和任务要求,又要面对自下而上的群众利益诉求,其执行能力、执行方式直接决定着执行效果。为此,基层干部一方面要认真研究上层决策的精神和意旨,将法规和政策弄懂、吃透,坚持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探索高效、便民的方式,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面对矛盾要主动热情不回避,面对群众要协调沟通讲原则,为人处事方圆有度,待人接物有理有节,使国家政策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同时,在不该妥协的问题上坚持不妥协、不退让,在各种利益群体间做到不偏不倚,要有头脑有担当,决不纵容影响公正平正义和违法乱纪的行为。
四要运用通俗易懂、贴近民心的宣传方法。在计生、违建拆迁、土地征收等方面,往往群众抵制情绪比较大。这时,要将国家的政策以老百姓明白、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这就要求我们,要熟悉群众语言,会运用群众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既能说会道,言语又贴近群众。要注意懂掌握群众心理,不同群众的心理各有不同,需要学习钻研,用心去总结、沟通、拉近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坚持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打折扣、落在实处,另一方面也要使群众理解配合。只有依靠耐心细致的协调,反复上门做工作,把嘴皮磨薄,把双腿走细,才能争取得到把问题和矛盾一一化解。
五要运用民力,凝聚好干群力量。通过有力的宣传、组织工作,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把群众动员、活跃、积极起来,并科学地组织,引导其投入到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的实践中去,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不但是“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更是干部群众“一齐商量,共同跑腿”,将服务形式由单向服务向党群双向互动转变,把干部与群众放在平等的主体地位,消除干部群众的隔阂,团结干群力量。始终注意发动、鼓舞、相信和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集民智。要引导发挥群众的自主性和干部的身体力行相结合,从而很好地促进干部与群众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融洽、和谐的干群关系,饱含基层干部的苦心和付出。只要我们每一位基层干部真正把人民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深怀爱民之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他们就会以最纯朴和真挚的方式,充分表现对党的热爱,对政府的信任,对基层干部的认可。
作者: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