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227期《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习近平同志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的通知》。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其实,节约不是贫穷时的捉襟见肘,也不是短缺时的窘迫与无奈。从字面讲,节约是指节制和约束,显然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主动的追求。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而在如今人口基数过大,社会资源稀缺的大环境下,厉行勤俭节约不管对于国家、党和政府,还是对于个人及家庭来说,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一、厉行勤俭节约,是党和政府执政的需要。
古语有云,“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几代领导人都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提倡勤俭建国、勤俭执政、勤俭治国。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而在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提出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狠刹铺张浪费之风,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厉行勤俭节约,是严于律己的真实体现。
“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勤俭节约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仅仅是一种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从个人来看,生活富裕了仍注意节俭是给下一辈的人做出榜样,让中华民族的美德代代相传。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下场?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三、厉行勤俭节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活富了、腰包鼓了,不少人认为浪费一点也无妨。的确,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适当提高消费水平可以理解,但这决不能成为丢掉勤俭这个传家宝的理由。且不论我国农村仍有一亿多扶贫对象,也不说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然靠后,任何时候富裕都不是浪费的通行证,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
经济学家说过,奢侈是公众的大敌,节俭是社会的恩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躬行节俭,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从这个意义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也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文/刘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