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央:领导干部如何走出亲民风?

年关将至,中央领导人连连出行,深入群众中去,去听听群众的“牢骚”,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送出节日的问候。新的一届领导人上台以来,多次到各地探访慰问,和群众心贴心沟通,手握手交流,真真意义上走到了老百姓心坎儿去,走出了一条亲民之路,掀起了一股亲民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只有干部对群众心存敬畏和感恩之情,才能干任何事心里都先想想群众,以民为先。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以来,我们党致力于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借力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拔掉干部思想上的官僚主义、“关门办案”的空谈主义。让干部去基层,察民情,体民心,解民忧,为群众多干好事和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掀起的亲民风是示范也是引导,就是要求我们干部既要打开门走出去,拿出成绩回来。但是,还是有个别干部敷衍了事或者找不到突破口。领导干部要走出亲民风,就要以真心换真情,以实干换满意。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走得出去,就得取得胜利。“下基层”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都要求干部要真正深入一线,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而我们有些干部将“去基层”变成“要赞歌”,去之前提前通知,认真安排部署,稳妥过后极愿配合的群众和基层干部不免“曲意逢迎”、“歌功颂德”,最后走马观花式的溜一圈,便抱回一堆“鲜花”和“掌声”。

如此“合作”下的“深入群众”又岂会听到真话,听到实话。干部既然走了出去,就要带着问题去,不需要“排练”,就是要搞突击战,才能撞见真问题,听见群众真声音。干部要用好群众这面镜子,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干部要将“群众满意的实效”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去掉“官味儿”,重拾本心。习近平总书记出行处处彰显朴素作风,在庆丰包子店排队买包子的事被无数人点赞。作为国家领导人,在这些“小事”上都亲力亲为,把自己作为消费者、普通人,不搞特殊化,那其他干部又有什么可“嘚瑟”的了?个别干部出行“浩浩荡荡”,处处摆“官架子”,如此“高高在上”又如何能亲近百姓?归根到底,还是重权下的自我膨胀。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破干部和群众的藩篱,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干部就要卸下“官架子”,把自己当做普通人,当做群众中的一员,如此才能在感情上与群众取得共鸣,群众也才能说说掏心窝子的话。

“闻过则喜”,敢听真声音,敢于正视自身问题。个别干部听到群众说自己的不是,就算不拍桌子瞪眼,心里也要给别人“记个大过”,认为群众是故意刁难自己,浪费了自己的一片心意。其实,干部是人,怎么可能没有一点过错,有些问题是需要他人提出批评意见的,才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群众爱戴的好干部。古人云“闻过则喜”,我们的干部就要有这样的气魄,敢于剖析自身问题,敢于对自己“动刀”,给自己“洗洗澡”,“治治病”。探访民意是起点,解决问题是关键。

目前,我们的个别干部将“下基层,解难题”只当做是一项政治任务,存在“逢场作戏”之嫌。群众中去了,群众的话听了,表情、心情都到位了,亲民的路也走了,回来之后,双手一摊,还是各干各事了,没有将群众的话放在心上,没有在解决问题上下狠功夫,下实功夫。这种将群众话当做“耳旁风”的交代式下基层,没有任何意义,还落个“虚晃一枪”的话柄。干部下基层是去听问题的,是去帮群众解决问题的,下基层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干部要将群众的话听进去,拿出整改的诚意来,解决问题的实效来,这才是亲民之本。群众是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试金石,只有切实将群众路线走好,真正深入群众,对群众多点敬畏之情,打开干部心门,把群众请进来,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以群众之心为心,以群众满意为愿,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走在“正道上”, 才可走出群众拥护的“亲民风”。(陈央)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