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从开会迟到免职,透视中国式会议

1月26日下午,南京纪委官方微博“钟山清风”发布微博称,在1月25日召开的全市城建城管环保工作动员大会上,溧水区城管局副局长俞立新没有请假,而让人代开会并迟到,经核实,决定给予俞立新免职、通报批评的处理。(扬子晚报2014年01月27日)

决定发出后,舆论褒贬不一,一方面称这样的“零容忍”作法有利于整治干部队伍“慵懒散”现象,是对干部队伍的一次严重警醒,有利于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同时,也有人表示这样的处理决定是否“制度化、法律化”?还是“个人化、情绪化”的处理决定?处罚的尺度也有待考究。面对众说纷纭的社会舆论,作者不禁想问:找人代开、迟到的背后,“开长会、讲长话、走形式”的“中国式会议”痼疾是否已完全根除?

自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执政以来,改进会风也成为了“八项规定”的主要内容之一,“规定”要求,要严格控制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要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但调查发现,各地“中国式会议”怪圈现象依然明显: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依然要开,才能体现对工作的重视;一般人员能参加的会议仍然要求领导参加,才能体现对领导的重视;一切在会前都已拟定的事情仍要开会,才能体现对事情的重视;大话、空话、套话、废话满天飞,讲者“神采飞扬”,听者“索然无味”,这样的会议,参会者难免有厌烦、逆反之情绪,但又不得不参加,否则会被冠以不重视主会单位之名、不重视主会工作之名、不重视主会领导之名……。如此一来,部门领导往往疲于参加各种各样“又臭又长”的会议,那么具体业务工作谁来做?如何做?哪有时间做?

一个流于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一个照本宣科、空话套话的会议,一个轻视会议内容、重视领导地位的会议,被免职的干部或许将不止南京某副局长一人,要警醒的或许也不止干部作风纪律一面,更需反思会风整顿的实际成效,反思领导高于一切的诟病桎梏。同时,也只有在会议精简高效、紧凑务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下,才有资格评判与会人员纪律是否严明,作风是否端正,才有资格做出违纪免职这一决定。

作者:张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