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落实好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两个重中之重”的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主题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线,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扶贫攻坚,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保农村面貌不断有新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有新提高,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1月24日 四川日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以农为业。清代郑板桥有言:“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农夫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超级农业大国,农业也一直是任何时段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基础,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也十分尊重农民,在古代阶级社会中“士农工商”的传统说法也显示了农民地位的崇高。
然而,随着工业社会进步发展的今天,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却形成了一股不良风气,农村以及在农村居住的农民,和以二者为代表的中国农业,都受到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偏见、歧视以及不公正待遇。因为现代化农业的不发达,农民收入偏低,于是农村便成为了贫困落后之地,农民则成为了愚昧贫穷以及低下的代表。君不见,农民工进城搭公交车遭众人嫌弃;君不见,因为家在农村,即便依靠自己奋斗多年在城市立足,也只能得个“凤凰男”、“凤凰女”这样意味不明的的称号;君不见,多少年来,农民成为了低素质低知识的代表。
究竟是什么,让我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发展到今天这样,社会轻视农民的现状?究其根源,还是农业发展相对其他产业落后,我国的农民也长期收入低、劳动条件差,从穿着、举止、卫生等各方面,和“城里人”有明显差别,“农民”“农民工”等甚至成为“贬义词”,造成了农民在其他职业人面前“抬不起头”的这样一个局面。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轻视农民利益的朝代、民族或是国家是能够长久存在的。“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体面劳动,是每个农民的“中国梦”,也是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大思路,通过推动实现这一目标,将撬动农业生产方式深刻转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体面不体面,关键看收入”。要想让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让农民可以抬头挺胸地进城,重中之重,最大的关键便是增加农民务农收入,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后续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水平便能发展跟上,届时便无所谓城乡区别,农民也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言了。
作者:刘香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