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册引发的腐败“血案”该如何收场?

中央各项禁令之下,利用公款购物送礼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然而,随着春节将至《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一种“搭车”互联网的礼品册,因隐秘安全、可开发票、礼品多样等特点,渐成冷清礼品市场上的“新宠”。业内人士透露,礼品册个人消费较少,多是公务送礼,重要流向是党员干部。专家表示,利用互联网的隐秘性送礼,是腐败发展的新苗头,增加了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形成了新挑战,亟待引起重视。(新华网 1月23日)

在过去,逢年过节一些地方政府、国企单位给党员干部买礼物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像台历、实用电器等一些居家用品是最平常不过的,有的还有相机、电脑等一些贵重礼物。这些过年过节的福利待遇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赤裸裸的腐败,就是用群众的血汗钱来奢侈享受。老百姓又怎可答应?然而年关将至,以往应接不暇、生意火爆的礼品实体市场却遭遇了难得一见的寒冬。这是为何?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机关单位、国营企业在相关反腐禁令的重拳下都不敢再购置年货、台历。。。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只有将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让你坐在台上。毋庸置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是我们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的根本准则。出台相关反腐禁令遏制公款购物的不良之风既是众望所归,更是大势所趋。虽然这将在短期内对礼品市场上产生不小的冲击,但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款购物腐败之风的盛行不止,同时也是为引导礼品市场健康发展铺垫了道路。

然而,俗话说得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不良商家不仅没有深刻认识到反腐的重要性、加入反腐大军,反而从反腐禁令中发现“商机”,礼品册从此横空出世。礼品册的出现让公款购物这趟腐败浑水是越搅越浑,也让相应的反腐禁令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试问,为何一个小小的礼品册就能如此厉害,甚至是引起了一场腐败“血案”呢?

在笔者看来,正是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再加上礼品册隐蔽性强、安全系数高、选择范围齐全的缘故,给一些既不想割舍贪念又惧怕禁令的地方政府或党员干部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是“一见倾心”。这正如同“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然而,随着礼品册在网络上的持续爆红,由礼品册引起的腐败“血案”的后果无论是对党风廉政建设来说,还是政府形象及其公信力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怎样遏制礼品册的进一步扩散、深入是遏制公款购物之风滋长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一是及时出台礼品册的相关禁令,铲除腐败滋生的温床。二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礼品册等隐形腐败的监管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查处”。

综上所述,在礼品册的神秘面纱背后仍镌刻着“腐败”二字。在不良商贩及贪官污吏的双重作用下,一场由礼品册引发的腐败“血案”正轰轰烈烈着、惊心动魄着、触目惊心着。。。然而该如何收场呢?这还得禁令、监管同时出击,方可无往不利。

作者:凉夏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