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一航:争做“四民”好干部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中央三令五申,而依然我行我素、麻木不仁,致使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此种不良作风,不仅耽误了事业、败坏了党风,更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当代官员,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沉到人民群众当中去,真正做到心想民、情系民、利给民、权为民,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心想民。常言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到民众之间,和他们近距离接触,才能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才能知道什么样的政策才是惠民的,才会使上面好的政策到下面不会变形。要收到好的实效,必须采取“鸬鹚”功夫,鸬鹚抓鱼时必须沉到水底才能抓到活鱼,干部也只有走到第一线才能得到第一手的资料。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才能听到原汁原味的“心里话”。在真诚的倾听中了解基层、体察民意,读懂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情系民。就是要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时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情系民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常言道“你心换我心”,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在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含糊。领导干部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利给民。领导干部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是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当然我们说执政为民、与民兴利,并不否认党员干部拥有合法、合理的个人利益。但这种个人利益要以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为前提。“君子求财,取之有道”,讲的也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就应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上,把功夫用在促和谐上,真正做到对民负责、为民谋利。

权为民。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等观念根深蒂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达到权为民所用,党员干部要从根本上弄清,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邓小平曾说,“领导就是服务”,形象地表明权力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掌权只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就是要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同志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颂扬与怀念,就是因为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肩负着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常思为民之责,常谋富民之策,多想想“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综上所述,领导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冷暖、疾苦、安危时刻挂在心上,真正做 “四民”好干部,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一家一户帮扶做起,激活社会细胞,铸造民心工程,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架起干群感情的连心桥。

作者:蒋一航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