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央:驻京办“潜伏”彰显了权力阳光的紧迫性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期通报,各驻京办事处接待数量同比平均降幅达70%。但记者在北京调查发现,尽管国家严令撤销,但一些县级驻京办改名为服务中心、联络处、会馆等,仍然私下运行。(人民网 1月22日)

虽然中央明令禁止,三令五申,但是还是存在部分县级单位换个“马甲”、披上“伪装”,继续在京城“潜伏”,为地方与中央“联系”建桥铺路。

驻京办设立的初衷是方便地方与中央“沟通”,但是个别地方却演变为“勾通”,驻京办存在的时间越长,越易滋生腐败,中央要求撤销县级驻京办,禁令实施后,驻京办数量明显降低,但是仍有部分“顽固分子”在京“安营扎寨”,归根到底,还是这条“利益链条”没有彻底断裂。

政策执行不透明,滋生“特权怪胎”。正如某驻京办工作人员所说“很多项目、资金都要中央部委审批,不派专人联系的话肯定会吃亏。”地方要项目、要资金都需要部委“多多关照”、“多多倾斜”,免得吃亏,只有跟中央部委多联系,多走动,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让赢得更多的“优惠“和“特权” 。相比之下,付出的那些许代价又算得了什么了?诚然,这是个别地方“巧取捷径”的特权心理,但是也是政策执行不够公开、透明的结果。资金和项目给谁都是给,在缺乏群众监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就给了“人情”,给了“关系” 地方当然不放心,要进京城经常打点打点,经常联络联络。

权力运行缺乏阳光,让个别心存杂念的干部趁机作乱。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是各部委领导干部都以为公之心,爱民之情,认真对待每一分钱,每一个项目,实地考察,上纲上线,秉公处理,严厉抵制这种问路式的“求照顾”的对口连接,将政策执行好,将项目和资金用好,那么“跑步进京”的“独角戏”唱唱也就“无趣”了,他自己就会灰溜溜的回去,将心思用在正道上。但正是个别干部手握重权,却心有杂念,利用职权谋私利,正好让苦于“投机取巧”的地方抓住了“救命稻草”。归根到底,还是权力运行的不透明,若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干部既使有心也没胆,即使有胆也没机会。

驻京办“换装”潜伏,难说“再见”,不正是权力缺乏监管,缺少阳光下滋生的“潜规则”。只有让权力和政策在阳光下运行,强化监督和管理,使权力为公的性质不变,政策为民的根本不变,彻底扭转地方的特权心理,干部的“享权”心理。这个社会需要阳光来照亮每个角落,吹散阴霾和黑暗,将“小动作”也暴露于阳光下,这样赤裸裸的公开、透明,干部岂会“不知遮羞”?

作者:陈央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