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铭:整治“会所歪风”,“公开”需名副其实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上月,中央下发关于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严禁各地将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变为私人会所。各地随即也开始整顿侵占公共资源的高端会所,昨天中国之声关注了《南京部分高端会所顶风经营“阴阳菜单”应付检查》,今天关注厦门。(央广网 1月21日)

去年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下大力气整治“会所歪风”,各地的豪华私人会所相应地关门或者调整经营策略,沦为私人会所的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也逐渐地还之于民。厦门早在一年前就出台规定,要求公园内的所有场所都要做到“三公开”,经营场所、价格、服务内容等必须对外公开。然而,一些会所名义上遵守“三公开”的规定,实际上却是“挂羊头卖狗肉”,其中的菜品、酒水价格之高仍然将普通消费者拒之门外。一些茶馆、咖啡厅实行会员制度,入会者享受折扣优惠。显而易见,这些高档消费场所面对“三公开”政策时采取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样执行”。这不仅无法真正实现将公共资源还给大众的目标,更是成为了少数人的私享场所,甚至会继续变相侵蚀广大领导干部,蔓延“会所歪风”。

这些变相执行政策的高档消费场所之所以如此行径无疑是因为政策存在疏漏以及价格再高都有市场所致。而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完善相关政策,之前政策规定了高档消费场所要“三公开”,却没有办法限定消费标准和档次,对于其所在的公园等公共场所管理部门也表示调整无法一蹴而就。然而要想将公共资源真正还之于民,消费场所的价格限定是必要之举,实行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对于价格门槛和会员制度的弱化以至逐渐取消必须提上政府政策及园林管理部门的实施日程。

由于取消公共消费场所价格门槛无法在短期内一蹴而就,为了防止领导干部借餐饮消费之名行贪污受贿之实,就必须继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惩戒。清理会所腐败根源需加强对于广大领导干部的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党员干部真正从内而外穿上“清正廉洁”的防弹衣,才能防范不正之风的侵袭。同时还要严格责任追究,及时通报曝光,形成威慑。对腐败的治理最终的还是查处问责,只有动真碰硬,拿出勇气和决心,才能揪出隐藏在重重围墙后面的“会所腐败”。另外,还要管住官员“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建立机制,拓宽“腐败”的定义,将类似于会所腐败的隐蔽行为纳入反腐败的视野,确保官员和公权力在阳光下接受监督,让官员远离高档会所,远离腐败。

无论是公开的会所腐败,还是隐性的消费门槛,都不仅无法将公共资源还之于民而沦为少数人的专属享受,更无益于根除党员干部的腐败奢侈之风、渎职徇私之嫌。因此,下大力气采取多种措施惩治是必然之举。

作者:唐铭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