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字见其意,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其核心在于信任和信赖,它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体制和制度的改革,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信任,包括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公众对他人的信任都遇到很大的挑战。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公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干部的公信力,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的执行效力,更能引领和影响着社会的公信力。它从本质上彰显着党和公众的关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引领社会公信程度,显示着公职人员对社会公众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并且还与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望、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事业的成败、广大群众的人心向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提高干部公信力,是当前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十分重要的课题。要防止社会信任“降温”,为干部公信力“保暖升温”,要注意烧好“三把火”。
先点燃“修身养德”这把“火”,干部公信力不是靠上级加封的,不是靠权力制压的,更不是靠嘴皮子吹出来的,靠的是加强自身修养,以廉洁慰人、以德行服人。“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能一日无德。”干部要提升公信力,更要站得直、坐得稳、行得正,领导干部只有重德、修德、积德、养德,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公信。老百姓对一个领导干部最直观的评价,不仅看其理论水平高不高、工作能力强不强,还要看其心脏不脏,手脏不脏。德正身清,是一个干部起码的要求、基本的底线。
再添一把“求真实干”的火,公信力是建立在“真”与“实”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政府部门干部或光说不做,或言语不真,就很难让群众信服,甚至民怨载道。社会信任建设要从政府行为抓起,而政府行为又必须从“公仆”的求真务实做起。人民群众看待公职干部,不看你的态表得响不响亮,话讲得好不好听,也不看你发不发文件,开不开会议,而要看你说的话真不真,说完话后做的实不实。如果话讲得再多再漂亮,如果只是哄完作数、说完不做,违背了应有的“真”和“实”,必然会遭到群众的质疑甚至唾弃。
还要吹旺“亲民近民”的火,干部与群众亲近,才能让群众了解干部,信任干部。亲近群众,既要干部“走进去”,也要群众“看过来”。在各地大搞“走基层”活动之际,正式干部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的良好契机,通过与群众打成一片,交心换位,在听取群众问题、体验群众立场的同时,使群众更深一步接触、了解干部,建立稳固的干群感情,使群众对干部加深信任,让干部彻底做到“走进去”;而透明处事最能取信于民,吸引群众“看过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度和群众参与度有助于让群众理解干部,协助干部,更是提高政府部门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干部公信力的提高要从透明处事做起。因为透明体现诚信,诚信需要透明。
提高社会信任度,保温干部公信力,需要干部甩开膀子“煽风点火”,恪守为政之德,牢记服务宗旨,珍惜人民信任,用一腔熊熊的热情,去捂暖百姓的心。
作者:徐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