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1+1>2,统计笑话何时休?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万亿。同日,记者统计了31个省份2013年的GDP总量与增速,目前已有24个省份公开了GDP总量。而上海、山西、陕西、黑龙江尚未公布GDP总量,仅提及了增速。记者根据其上一年的经济总量与2013年的增速计算出其2013GDP总量。据此,28GDP总和约为58.9423万亿。(121 新华网)

1+1=2”可能是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数学常识,但是每当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的GDP数据后,大家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地方统计总和高于全国的GDP总量,呈现了“1+1>2”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光靠数学知识可能已经无法解答。

这种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后,国家和地方开始分别核算GDP数据起就一直存在着,并且还出现了超额数据有逐年递增趋势。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因经济发展需要,经济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交叉发生的现象日益增多,出现了数据在两个或者多个省份被重复统计的原因,也有因为各地以数据考核政府和官员成绩的原因。

“数据出官,官出数据”,一些地方唯GDP论英雄。个别地方政府和官员为了完成相应的考核指标,会对数据进行修改,以让数据更好看。只出动动笔的力气,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除了加快修订统计制度步伐,使其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也花了大力气加大对弄虚作假案件的查处力度,但是统计违法案件仍然层出不穷。更为讽刺的是,在违法案件中能看到地方统计局的身影。本来,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有效是统计局的基本职能,但是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部分地方统计部门没有坚持应有的底线,违法修改统计数据。

笔者认为,但仅靠统计部门,无法完全解决统计违法、数据造假问题,最主要的应该是釜底抽薪,改变当前的政府及官员考核制度,只有当没有利益驱动时,统计数据才有可能还原真实。

作者:胡一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