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央
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刊发署名文秀的文章《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意义》。文章从总结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为开端,以此来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为方向,纠正干部讲话中的“假大空长”陋习。(中国新闻网 1月20日)
干部代表着政府形象,所讲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了政府的观点和立场,说错的每一句话都需要政府来共同担责。作为干部更应该谨言慎行,言之有据。
不久前达州市一乡党委书记大言不惭的说出了“威胁我就是威胁党”的言论,掀起新一轮的口诛笔伐,这些“豪言壮语”是部分干部官本位扭曲思想的直接表现。一些干部在面对群众问题的时候,大玩文字游戏,互相推诿,将“假大空”表现得玲离尽致。还有部分干部,大搞“乌龙事件”,保证式的堵口言论没过几天就自行推翻,让政府的公信碎了一地。长此以往,干部不就成了“善变”的小丑了吗?
现在,舆论是“一点火就着”,并不会给你更多解释的机会。干部的每一句有心或无意的言辞都有可能产生强烈的蝴蝶效应,造成恶劣的影响。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等重要领导人的讲话,其中不乏接地气的白话,易操作的实话,温暖人心的真话。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普适的共性;既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可亲可近、可学可用。这种讲话精神正是我们干部必须具备的,既要高屋建瓴又要接地气,我们党员干部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师,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使讲话可亲、可感、可信。
可亲——给讲话加点“泥土味”,让讲话更接地气。干部的讲话受众就是群众,就是要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话阐述观点和政策,言由心生,语言接地气,心也就离群众更近了;可感——还原语言本真,赋予语言真情,讲真话、讲实话,要让讲话真实可感,字里行间透漏了干部对群众的尊敬和热爱;可信——干部讲话要掷地有声,经得起推敲,耐得住考验。干部要直面问题和难题,敢于承担,不敷衍,不推卸,不撒谎。
干部讲话不要“空壳子”、“硬架子”和“假面子”,要多讲真话、实话,多说“掏心窝子”的话,多提解决问题的方法。群众不是干部“应付”的对象,而是干部服务的对象,跟群众讲话不需要那么多“花花肠子”和“弯弯路子”,只有摆正民本位思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本心,出于公心,才能让话语可亲、可感、可信。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师,将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群众“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