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力:强化问题导向是改革的必然选择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目前正进入收关、总结阶段,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在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就是要树立“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发力点,不断提高改革举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结第一批活动,在人们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动真碰硬、勇于突破的地方和部门,以问题为突破,取得了好的效果,赢得了群众满意。清理超标办公用房、清理公车和楼堂馆所、压缩会议严控庆典、节减公务接待费用,聚集“四风”,顺应了社会的热切期待,是对群众路线的最好诠释。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更直接面向群众,更贴近基层单位。有了第一批活动成果的坚实基础,群众看清楚了,敢想了,敢说了,群众的要求和期望也就更高更具体,这就要求第二批活动更务实、更接地气。基层治理任务繁重,基层干部直接面对最广大群众,需要面对的挑战和难题何其多,需要倾听的呼声和意见何其庞杂。倘若没有问题导向,无视、回避和掩盖问题,只能使问题越拖越大、越积越多,到头来积重难返、不可收拾。

所以,强化问题导向,是改革的心经之路,必然选择。首要前提是找准问题,有针对性,改革才有重点和方向。全社会关注的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某些地方公务员福利过高等焦点问题,要求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某些部门、行业和官员拥有不合理的资源支配权和市场干预权力,以权谋私、权力寻租在于加快解决体制性和机制性造成的腐败问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强化司法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

其次,要直面问题取得突破。问题是瓶颈,是难题,甚至是毒瘤,不改革无以论成败。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要求统一思想,突破难题,才能继续前进。要充分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问题和新问题交替出现,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改革的议题由“问题”决定,改革的路径由“问题”选择,改革的成果由解决“问题”的成效来评判。突出“问题导向”,是一个不断探索推进和强化落实的过程,只有根据实践的变化、问题的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探索,惟有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前行,各项制度才能日臻完善,真正符合实际的需要。

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党的一贯作风,站在第二批活动的新起点,各单位和各级干部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着眼群众最关注的实际问题学起来、动起来、改起来。这就需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善于实践的干部队伍,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把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文/李毅力)

作者:李毅力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