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志
近来,在事无巨细的中央禁令和持续的反腐高压下,一些公务员发出了“为官不易”的感叹。专家指出,感叹“为官不易”说明中共整作风、反腐败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也凸显出一些人权力观的错位。“为官不易”其实是回归正常,要剥离其特权光环,使其回归清正清廉的公仆本位。(1月18日 中国新闻网)
“做官就做中国官”,民间段子曾如是描述中国官员好当的情形,或许这对于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以及无言的伤痛。在此背景下,当公众听闻“为官不易”的感叹时,是一种庆幸,更是一种振奋。在笔者看来,“为官不易”这原本就应当是为一种职责压力,并应当成为一种常态。
其实,“为官不易”的抱怨折射出的是权力观的错位。在较少受到监督与约束下,当官员的公权被私用后,在享受特权的同时,满足着私欲,于是乎,“为官好当”的感觉也就油然而生。然而随着禁令的深入,购物卡等“油水”在减少、车轮上的腐败在“刹车”、舌尖上的浪费在遏制、香烟中的腐败气味在驱散……当既往的习惯已经被一一改进,或许他们有失落、有不习惯都是为正常,但如若以此来推断出“为官不易”这一论断岂不荒谬?
对于任何一种职业来说,都应当具备其独有的压力与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从事该项职业的人来说,更应当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与操守。如果“千里来为官,只为吃和穿”,这样一种职业价值观的存在,感叹“不易”不过只是自己职业追求的偏差以及信仰的偏颇所造成,又何须假借于禁令的深入?并且,如果为官都不曾拥有任何压力之时,那还有谁人不能做好?如若没有压力的驱动,难道公众该简单的相信官员会凭借党性修为从而有所作为?
总而言之,“为官不易”不过只是一种应有的常态,不应当因为既往“好当官、官好当”的存在就忘却了公众对于为官之人的基本要求。官员们应当知晓这一份“不易”正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更应当明确自己的成绩与公众的期盼相比,还差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