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走基层” 架起干群连心桥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变化,群众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群众在不断接受新的发展观念的同时,也接受着周边多种信息。加之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财务公开不及时、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群众工作简单粗暴等现象,导致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干群关系逐渐紧张。针对这些问题,四川省委创新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现在田间小路上,到处都可以看见领导干部亲自为群众讲政策、解难题、送温暖,切实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改善了干群之间关系,架起了干群连心桥,有效的改善了干群关系。

高密度下访转作风。以往群众有事想上级单位反映,然后上级单位根据群众反映事实展开调查,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既拖延了时间,又延误了办事成效。而如今四川全省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全面下访,对重点乡镇(街道)、村(社)进行了集中走访,一般部门分散走访。做到每位干部每月至少走访联系村5户群众以及重点村6户群众,保证走访不断、每户不漏。下访过程中,领导干部有针对性的将最新政策措施向群众详细讲解,确保每位村民都懂政策、明事理。通过下访,群众看到干部的务实,扭转了干部存在群众中的偏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诉求建议倾民意。在“走基层”活动中,干部均放下身段,始终认真倾听、以诚相待,将群众反映的问题、矛盾、困难、建议等在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上做好记录,广泛听取党员群众为党的建设、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工作落实、作风改进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营造广纳谏言的良好氛围,使群众敢讲话、想讲话,把群众想法全部掌握在手上,铭记在心中,为开展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覆盖回访提效率。“走基层”活动,领导干部不仅要把问题记在心中,还要把它转化到行动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要求和效果。走访组要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建立家庭劳动力人员台账,真实的反映农户劳动力情况、技能特长、就业意愿等,为给予无劳动力人员提供困难帮扶和救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对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单位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后,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召开社员会和入户走访,对所有群众进行了回访,这一举措,无疑是给我们干部脑袋上加了“紧箍咒”,时刻提醒着干部要高质量高速度解决问题。

如今,干部成了群众的熟面孔。村里乡间,群众主动与干部拉家常、问政策、摆困难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了,使以前“要我干”的尴尬局面,正在逐步转为“我要干”的主动局面,上下正掀起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热潮。这充分证明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干群关系得到缓解,活动取得了实效。

作者:杨维福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