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会所岂能成反腐“法外之地”?

作者:蒋小舟

     以私密和高端为卖点,以奢华和昂贵为特色,高端会所近年来声名显赫而会所大门内的情况却“讳莫如深”。中央近日下发通知,要求整治“会所中的歪风”。14日,北京市要求,公园内私人会所一律关闭。记者调查发现,“高压之下”一些高端会所披上“隐身衣”潜入“地下”甚至顶风违规。记者走访北京、广东等地的部分会所,以这些“样本”为例,寻找高端会所里隐藏的“蛛丝马迹”。(新华网 1月16日)

在中央大力整顿会所歪风之机,却仍然有很多隐蔽的会所风风火火照常营业,一些达官贵人和商界精英经常出入高档隐蔽会所,而这些会所也为进入者保密。进门要经过好几道“关卡”,还要报上“介绍人”的身份姓名,被“认可”后才可进入,这些私密会所一般宣称不对外,对于来宾的身份也都非常保密。如此神秘的地方,所操作的往往是涉及权力和金钱的“重大交易”,酒桌上的官员少了一些‘官架子’,吃饭只是个形式,更多的是感情投资和关系维护。这些所谓的“感情”和“关系”要靠昂贵的消费来维护,但也不仅涉及到奢侈和浪费等作风问题,秘密的会所往往也为贪污腐败打掩护。会所腐败已成为一种新型贿赂方式。比如,大多数会所都无需用身份证实名登记,会员卡可随意转让,这其中就暗藏玄机。而且在这种场合中,官员的权力资本转化为其他人的社会资本就变得轻而易举。于是,隐蔽的秘密会所就不仅是领导干部不良作风的挥霍之处,更可怕的是成为秘密腐败的滋生之所和“法外之地”。因此,清除私密会所就成为了反腐败斗争的必要之举。

清理会所腐败根源需加强对于广大领导干部的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党员干部真正从内而外穿上“清正廉洁”的防弹衣,才能防范不正之风的侵袭。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坚决纠正。这是治理会所腐败的根基,任何反腐教育都要从思想建设抓起,对党员干部出入会所现象,更是要提前预防、及时遏制。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改进作风常态化的要求,针对干部的会所癖要常洗澡,让干部提前免疫,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成为被叮的“有缝鸡蛋”。

同时还要严格责任追究,及时通报曝光,形成威慑。对腐败的治理最终的还是查处问责,只有动真碰硬,拿出勇气和决心,才能揪出隐藏在重重围墙后面的会所腐败。要借鉴近几个月推行的点名通报问题办法,让那些敢于顶风作案的官员曝光,才能形成杀鸡儆猴的震慑作用。问责和通报,要两手抓才能真正让那些耽于奢靡享乐的官员胆寒。另外,还要管住官员“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建立机制,拓宽腐败的定义,将类似于会所腐败的隐蔽行为纳入反腐败的视野,确保官员和公权力在阳光下接受监督,让官员远离高档会所,远离腐败。

遏制会所腐败势在必行,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途径方法,不遗余力打好这一反腐持久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