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鱼”变“授渔”,让“走基层”遍惠“穷亲戚”

近日,四川日报《“亲戚”帮特困户开“造血药方”》一文,生动讲述了李杰联系“穷亲戚”感人事迹,为我们开展走基层活动带了个好头。
作为走基层活动的一员,李杰不仅帮穷亲戚协调3万元房屋建修资金缺口,还主动捐款谋划“改圈棚,买点猪仔鸡仔”,通过新发展产业“以钱撬钱”,不仅为刘荣康家解了“燃眉之急,还为他家后续发展开了“造血”药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可否认,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是中央一项重大惠民政策,让更多的困难群体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也确实解决了部分难题。
但在活动开展中,一部分干部在帮扶“结穷亲”时走了形式,“提着礼物来,放下礼物就走”,千篇一律的送一袋米、送一壶油或一百元慰问金,将帮扶当成了帮助的送温暖活动。困难群众习惯了被帮扶,输血,滋长了“等、靠、要”思想,虽然当面感谢,私底下并不满意。

因为送油、送米、送温暖帮扶形式过于简单,固然可以解决困难群众的一时之需,但缺少“针对性”,缺少具体困难具体帮扶的治本之策,当这些有限的生活资料消费完,他们中的大部分又会回到贫困之中,必然难以消除“穷根”。
如何让走基层活动“强身健体”,如何让困难户拔掉“穷根”?

笔者认为,一要对困难户的具体困难进行具体分析,把“授鱼”变为“授渔”,为困难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二要通过自己、亲戚或朋友帮助联系户学习一技之长,为他们实现脱贫机会,让困难户依靠自己拔掉穷根。三要形成帮扶长效机制,转变以单纯送钱、送物的帮扶机制,积极为帮扶对象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送文化,利用自身工作环境优势资源,帮助“穷亲戚”解决生活难、发展难问题。

作者:随风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