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水之源,木之根。多年以来,各行各业各战线,一直把下基层作为法宝。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不仅仅是党员干部的工作,各项事业若想取得成功,都需要脚踏实地“接地气”。
走基层,就是要求我们下到基层去。实践证明,下基层和不下基层大不一样。有人觉得,信息化社会了,电话一响声就来,鼠标一点上网去,还需要“亲自走”、“亲自下”吗?确实,想了解情况,现在的办法很多,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群众“面对面”交流,在基层全方位地看看,对人的事态把握和思想触动,肯定不一样!
问题还在于,这基层该怎么下,以什么样的姿态下?不可否认,有些“下基层”活动确实是“下”,满足于“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看完以后吃顿饭”,不办实事、不听真话、不动真格,甚至下去对群众指手画脚,这不是亲民,而是扰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决定态度,对群众没有深厚的感情,下基层时就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就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更不能知晓群众所需所盼。所以,下基层可以什么都不带,但千万不能不带感情。
这里最好的姿态在于“上”,我们走基层是去学习的,是找方向的,是加深和群众感情的,是听群众声音的。
下基层,实为“上”,因为群众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不管何时,不管经济多么发达,人民群众永远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走基层是为了真切了解群众生活,真心为群众办事,只有服务好了,群众满意了,我们才是好的“服务员”。
下基层,实为“上”,因为群众是老师。我们不能忘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这样,下去后才能真正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从基层沃土中获得滋养。我们要多向群众学习请教工作的思路、方法、措施,学习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为群众服务的真本领、硬功夫,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问题。
下基层的路其实是“上”,就像大树要扎深根一样,就像修高楼先要打好地基一样,只有坚持下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才是促进干部自身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