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小舟
记者14日采访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纪委证实,该州纪委已对尼勒克县两名教师“吃空饷”事件中的6名责任人做出处理,其中两名“吃空饷”教师的丈夫为县级领导,因知情不报、疏于管理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中新网 1月14日)
被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园丁”也吃起了“空饷”,而且作为领导干部的亲属也知情不报。其实,“吃空饷”的现象早已是很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心照不宣的“旧例”,近几年来也连续曝光了很多起公职人员“吃空饷”的事件,目前伊犁州已对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群团组织及各类事业单位中的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进行清查。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编制不透明,继而使得薪酬拨付方与薪酬接受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监管程序存在漏洞,惩处力度不足等都是“吃空饷”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多措并举。
解决“吃空饷”问题应该提高公共财政和人事制度的法制化程度,变现有的内部管理为社会管理。体制内人员薪酬是社会财富的积累,其使用、工资标准的制定、涨工资等问题,绝不是单位内部的问题,而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公共财政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的薪酬发放和人事动迁都应上升到法规和法律的层级,在法制化的层面操作,淡化内部管理的色彩。
解决“吃空饷”问题应该健全财政统发工资共管机制。健全编制、人社、财政、预算单位共同负责的工资发放管理制度,规范程序,明确责任。预算单位要根据实际人数和实际岗位如实编列经费预算,如实申报工资,单位一把手要严格把关,切实负责,通过适当形式进行公示;编制部门严格控制编制数;人社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工资政策标准,逐月核定工资标准;财政部门按照人社核准的人员和工资数据逐月发放工资。不断完善“编制部门核准编制,人社部门核定人员和工资,财政核拨经费,银行代发到人,及时足额到位”的统发工资流程式管理机制。
解决“吃空饷”问题应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监督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财政、编制、人社部门定期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情况进行集中检查,一旦发现“吃空饷”问题,依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将违规超额发放工资部分及时追缴国库。要增强财务、政务公开透明度,确保群众对公职人员编制、岗位配备与职责、工资发放等等的知情权,通过群众监督和专门机构的监督检查,如此,“吃空饷”顽疾才有根除的可能。
“吃空饷”现象破坏社会公平,侵蚀公共财政资源,损害政府形象和声誉,必须引起重视,必须多措并举杜绝此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