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活动应做到“三避”

作者:以沫

当前,四川省委积极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群众中间调查研究,要干部带着感情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向群众了解他们在生产一线中总结的经验、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向群众学习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适合当地实际、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经验和智慧。但要真正将“走基层”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应做到“三避”。

一是“避”宣传“大张旗鼓”,反响“偃旗息鼓”。“走基层”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前提在于认识。“改革创新”既是当前的紧迫需要,也是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但个别地方挖空心里一味求新求变,大张旗鼓搞宣传,让响亮的口号“遍地生花”,却将实践的身形“藏踪匿影”。表面上,高喊实施“几大工程”、创建“几个基地”,实际上却是行动未见,口号先行。“走基层”活动的目的是访基层、听民意、解民忧,仅仅是“喊口号”、“唱调子”便成了轰轰烈烈走形式、风风火火走过场。高标准的提炼载体、大规模的宣传对于扩大工作影响、营造工作氛围固然无可厚非,同时,应当更加注重正面宣传、积极引导,让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步伐,确保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避”行动“浮在水面”,思想“潜在水底”。“走基层”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落实。要避免出现“上面热火朝天,下面死气沉沉”的现象。把思想“靠岸”,一切按照上面的规定动作执行,不结合实际自选动作,就很难有创新作为。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基层工作虽千头万绪、纷繁芜杂,更要直面矛盾和问题,但活动并非“领导”和“班子”的事情,全体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拧成一股绳,行动上集聚一股劲,迈开收缩的步伐,做到身入基层、心沉基层、行到基层,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方可防止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浮在水面。

三是“避”成效“写在纸上”,问题“留在基层”。“走基层”活动取得实效的重点在于整改。坚决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也即是活动前期如熊熊烈火,后期草草收场。“走基层”活动着力点在于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有些问题需要长时期花大力气解决,所以活动是长期的。仅仅就起草一打文件,召开一波会议,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或是自我剖析材料,将活动成果写在纸上,而“漠视”群众反映的问题,起不到真正的效果。相反,这只会是让干部陷入“文山”,让基层坠入“会海”。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新时代的大势所趋、执政必然。但老百姓跑断腿、说破嘴事情,时有发生,只有常怀为民之心、转变工作作风,多访民情、多思民生、多问民计、多办民事,才能真正了解民之所忧、民之所想,及时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问题。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历来所倡导和要求的。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举过头顶,让人民有地位、有尊严,我们党才有根基、有动力。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