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曾在安徽省利辛县程家集镇开饭店的孙玉芳碰上了这样的一名“老赖”——打了29张欠条,赊了5.3万元酒菜钱,20年没有兑现,其身份竟是程家集镇政府。(1月13日 新浪网)
《爸爸去哪儿》是前段时间很火的一档节目,相信大家都看过了,其中一集演的是几个小朋友守小卖部,虽然他们不知道货品价格,但是死守一个道理“买东西要付钱”。看到程家集镇政府吃喝欠钱20年不还的新闻,我当真怀疑当前党政队伍里的一些官员连三岁小儿都不如。我想可能是吃饭要给钱的常识老师没讲过,或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道理父母没教好吧。令笔者费解的是,官员又怎么能轻轻松松打“白条”的,还一打就是数十年。
官员之所以能够打“白条”,一方面在老百姓心中,谁倒了政府也不会倒,能跟政府保持业务往来稳赚不赔,出于对政府的信任,“主动”打。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老百姓对政府的惧怕,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被迫打。安徽省利辛县程家集镇开饭店的孙玉芳就属于这一类,在1992年到2001年期间,镇政府人员吃饭不给钱,就给她打了欠条,十年间仅兑现过4笔共约2万多元。目前她手上还有29张欠条共约5万多元。一沓白条20年不兑现,人民公仆终于熬成“赖皮狗”。
“官赖”事件往往是曝光一起查处一起,查处一起又曝光一起,前车之鉴似乎不足以成为后事之师,总有那么些政府和官员要重蹈覆辙。不禁感叹,“官赖”症结到底在哪儿?
毫不夸张的说,“官赖”从根本上反映了缺少公共监督的财政一直在给官员滥用公款消费的机会,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财政支出不透明又堵住了媒体、民众监督的前路,这就成了灯下黑,让官员想赖。当官员被“官本位”思想毒害,以权压人、以势欺人成了条件反射,权力的集中也会让官员对赖账有恃无恐,权力关不进制度的笼子,让官员能赖。而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政府追讨欠款,但一来因为打官司时间长、成本高,少数百姓耗得起;二来怕得罪“官老爷”,在当地不好发展,往往只能忍气吞声。不能否认,老百姓的畏惧心理纵容了公职队伍里的“蛀虫”,让官员敢赖。
不断积累的“白条”正不断透支着政府公信力,也不断挑衅着国家法及法规,对于那些频频打白条的官员,必须本着“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从重、从严追究相关责任,帮助 “白条”官员重新树立起对法律敬畏之心。另外,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限制绝对权力的一整套机制,形成不敢赖的惩戒机制、不能赖的防范机制、不想赖的保障机制。绝不能让官员的 “白条”钻了政府的空子,染黑了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