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安徽省利辛县程家集镇开饭店的孙玉芳碰上了这样的一名“老赖”——打了29张欠条,赊了5.3万元酒菜钱,20年没有兑现,其身份竟是程家集镇政府。(人民网1月13日)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某市一繁华小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持一把欠条凄凉的叫卖:“卖了,卖了!87万欠条六折出让,谁买谁赚……”
据了解这位老人的欠款单上赫然落着某乡政府的“大名”。老人说“当初因为不忍心老乡们长期受烂泥路的折磨,又考虑乡政府却资金,才垫资将路修好,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做了这个“民心”工程后,却使他的家庭从此陷入噩梦之中”。
事实上,类似的官员“白条”腐败比较普遍。如许昌市襄城县王洛镇镇政府“白条”吃喝猪蹄店70万元,网民讥称镇委书记韩军红为“猪蹄书记”;开封市杞县邢口镇的靳老汉开一家饭店被当地一些干部“签单”吃垮后,讨债19年。事件曝光后,追讨的欠债终于回到了主人手里,但是,追讨过程的心力憔悴又该由谁来负责?
老汉当街叫卖”白条”,是因为失去信心,是对”白条”价值的失望。但这并不是老人失望的真正原因之所在。如果有一个顺畅的讨要渠道,白条能兑现金,谁还愿意白白地损失几十万?老人真正失望的,是欠债者的诚信和债权保障的无力。
如是种种,折射的是群众对政府公信失去信心。老人忍痛甩卖巨额“白条”不仅仅是对政府公信的失望。更多的还是对政府公信的一种讽刺。
作者:郑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