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提出,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罪必惩。去年以来,已经先后有十多名省部级高官因为涉嫌违纪违法被严肃查处。(1月13日 央视)
基层“一把手”,平时看似不起眼,但实际都多少手中握着一些实权。由于量大面宽,对其监管难免会出现疏漏。此次面向社会公众公开的深圳市一些领域中的“一把手”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让我们再次对这些官小权力大的基层“一把手”有了新认识。要有效监管这些“一把手”,笔者认为需做到“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病的一种普遍方法,其道理就是医生通过对病人察言观色,询问症状,切脉搏等方式达到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最终医治病的目的。把贪腐如果比喻成一种病,其实也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做到能知病因,有对策,那当前基层“一把手”监管漏洞才可能最终被堵上。
首先要对如今基层“一把手”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客观上讲,现在的基层“一把手”权力越来越大和集中,加之受旧的封建思想、“官本位”思想影响,其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上更倾向于名利。另外,整个社会也未形成监督约束的舆论氛围,公开度也还不高,群众无参与机会,社会监督就等于白谈。主观上讲,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个人理想信念极易发生质变,在基层,“一把手”往往以个人利益至上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愿也不敢接受监督,“一言堂”现象普遍等,都给开展“一把手”监督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碍。
其次要找准“一把手”监管难的原因。认真分析案例,现在对基层“一把手”监管难无非就是监督意识十分淡薄,权力过于集中,监管部门履职不到位,监督体制不顺,监督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目前对基层“一把手”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状况。时间一长,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发生腐败事件。
另外要对准病因对症下药。找准病因后,要真正改变基层“一把手”监管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一把手”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自我监督。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职,认真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管。同时班子内部也要敢于监督。第三,要完善相关制度,鼓励群众开展监督,逐步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让基层不再出现监管的真空。
目前,全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基层“一把手”在这一进程中作用重大,一旦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就会严重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预防和惩处基层“一把手”贪腐现象必须双管齐下,否则,对“一把手”的监管将会停留不前。
作者: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