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源:腿上“多沾泥”才能与群众更贴心

1月2日,犍为县敖家镇水井村村主任张凤根又拿起民情记录本出门,当天,他要走访完该村6组剩下的20户人家。民情记录本已记得满满当当:8组彭厚文右脚受伤,医疗费怎么办?5组茶农问,茶苗价格可以控制在7分钱一株吗?2组13户人家希望尽快连通光纤宽带……每条记录后面,还标注有办理情况。这样的“民情台账”,犍为县的基层干部每人都有。(1月13日,《四川日报》报道)

去年12月以来,四川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了“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旨在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顺应群众期盼。而犍为县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等“民情台账”的做法,是走基层活动的一个缩影。群众把诉求讲给干部听,干部把一件件“麻烦事”记在台账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老百姓的眼中,这一批批干部就是贴近基层群众的“泥腿子”。

“泥腿子”干部,是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形象称谓。让干部的腿上沾沾泥,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毛泽东一直倡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据报道称,毛泽东于1917年外出“游学”,当他们身无分文时,却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等各类人,写了许多笔记。

当下,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结束,各地正如火如荼地筹备第二批活动,领导干部走基层已然成为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网友们认为,干部下基层,如果前呼后拥,迎来送往,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不仅“劳民伤财”,反而会给老百姓“填堵”,这样的走基层,不走也罢。老百姓喜欢能说群众话,能办群众事的“泥腿子”干部,只有在腿上“多沾泥”才能与群众更贴心。

要“脱鞋下田”,才能成为“泥腿子”干部。干部成天坐在高楼林立的办公室、气温适宜的空调公车内,腿上是沾不到泥的。相反会增加距离感,减少“透明度”。干部下基层,就要把架子放一放,将正装换为便服,将皮包换为布包,将茶杯换为水壶,轻车简从,减少陪同。只有多接地气,常走农家路,就会沾一些乡村气息,带一些泥土的芬芳。多到群众的庄稼地里看一看,菜园子里瞧一瞧,或是帮群众浇浇水、摘摘菜,就会让群众更亲近你。如此一来,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赞誉度就会不断提升。

相信,党员干部只要把当“泥腿子”干部作为自觉行动和追求干部,将会得到民意、收获民心。

作者:秋源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