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毅
公家的钱,花起来不心疼,不花白不花……这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早已成为见怪不怪的“常见病”。专项整治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拿起“手术刀”,对准“常见病”,力治“‘三公’经费开支过大”这个顽疾,严禁党政机关违规开展不必要的公务活动,让广大干部习惯过“紧日子”。(人民日报 1月6日)
“公家的钱花起来再也不像以往那么‘自在’了!”江苏一位省直机关负责人感受明显。事实上,有这种感受的干部何止他一个,这就说明不少干部还不适应、不习惯过“紧日子”。干部要过好“紧日子”,并不是全然禁止公务开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
把握好度就要求一切按照规矩、按照程序办,扎紧“钱袋子”,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不得报销任何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公务无关的费用;避免“三公”经费开支挤占正常运行经费。
把握好度就要求一切按照既定标准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禁止突破标准,规范公务接待行为,避免公务接待上的奢侈浪费。
把握好度就要求严格控制好因公临时性出访,不得安排照顾性、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不得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或补助,不得摊派、转嫁出国(境)费用……简言之,就是不得“扛公务之旗、行旅游之实”。
把握好度是原则,也是干部过好“紧日子”的关键。干部切不可过度,为了过“紧日子”而过紧日子,为了清廉而“清廉”。要谨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胜于有”的偏差思想,让该有的预算不预算,该有的出访不出访,该有的培训不培训,该有的接待不接待。要知道,一旦过“紧日子”把握度不好,要么会出现“奢靡”之势,要么会因为刻意追求过紧日子影响正常工作的推进,影响为民服务的质量。
干部过好“紧日子”,当把握好度,从思想上端正认识,从行为上抓好贯彻执行,做到规定范围内“该花的一分不少花、能省的一分不多花”,让公务活动正常、规范、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