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办证难”需改变官僚作风

作者:胡一

2013年,百姓“办证难”问题,一度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对于办证之难,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切身体验,很多基层政府因而长期饱受诟病。“办证难”之所以成为全民“痛点”,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办理的证件实在不少!那么,生活在中国到底需要办多少证?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16 凤凰网)

从刚出生的“出生证”到离开这世界的“死亡证”,从确定人身份的“身份证”到肯定人驾驶技能的“驾驶证”等等,各种证件五花八门。可以说,无数个证件伴随着人的一生。

但是这无数个证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有实用的呢?除了一些基本的证件以外,其实很多证件都是其衍生出来的,是否又值得人们花精力与时间去办理这些证明。

说到办证,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感觉“办证难”!很多时候去政府机关办理证件,要不去了办事人员不在,要不办事人员爱答不理,需要的资料又不一次说清楚,跑了一次又一次,给人一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感觉。

虽然,近年来国家针对“办证难”进行了整治,要求热情周到、文明服务。为了解决群众办事来回跑的问题,各地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各类常规性证件基本都能在这一中心进行办理。

但在办理过程中,个别地方仍存在手续繁琐、办事推诿现象,又是为什么呢?说到底,这是部分工作人服务观念淡薄,群众观念缺乏,甚至存在一定的官僚主义思想,认为群众多跑一趟不重要。

本来,基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纽带,是党和政府执政形象的具体表现。但部分工作人员的所作所为与党和政府一心为民的理念背道而驰,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由此看来,党和政府仍应该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力度,还要发挥群众评议作用,在服务窗口增设电子服务评价器。除此之外,还应该简化繁琐的行政审批手续,取消对可代替证件的办理,尽可能的较少运行过程中的社会成本,想人民之所想及人民之所及,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办证难的问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