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伦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著名的“大豆之乡”。近几年,这个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继去年成功戴上“贫困帽子”,今年又搬进竣工不久的“豪华衙门”。这种“穷”“奢”通吃、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造成不良社会观感,也引起当地干部群众质疑。海伦市一位主要领导向记者坦承,虽然已按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对政府大楼超标房间进行腾退,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深入,依然令他们深感窘迫和不安。(12月25日,来源:新华网)
“八项规定”以及《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等禁令让海伦市这个贫困县里的官员在新建办公楼里“如坐针毡”,足以体现中央杜绝“四风”的力度之大,让那些违规官员再也无法心安理得地坐在超标“宫殿”里上班。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官员们认认真真照了一回镜子,之所以深感“窘迫和不安”只能说是“做贼心虚”的表现,一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出了这么座豪华办公楼,这么个山芋放在手里谁不烫手。在海伦市的领导们左右为难的同时也应验了那句老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近年来,各地拔地而起的豪华办公楼为社会大众所关注,不少地方的政府“豪宅”被新闻媒体曝光出来,不少官员也为这些办公楼掉了帽子。然而,无数的教育、无数的教训仍没有让那些“不懂事”的官员们跳出大修大建的怪圈,反而前仆后继大兴土木。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县里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一座座“高端霸气上档次”的政府办公楼鹤立鸡群地挺立在贫困县的土地上。办公楼的奢华和地方的贫困反差鲜明,仿佛在告诉别人县里贫困,也就政府大楼拿得出手了,难怪有人发出“再苦不能苦官员”的感叹。虽然是戏谑之言,但却令人愤怒,小小贫困县拿什么建豪楼,虽然是玩笑之语,但却是领导干部们的当头棒喝。
对于海伦市的“贫县豪楼”,官员们解释了原因是原办公楼年久失修以及带动新区发展需要,更是不花钱“置换”来的新大楼。既然有据有理,何来群众路线教育世间后官员们的“窘迫和不安”?既然是不花一分钱置换而来,为何害怕群众指指点点?既然办公楼科学合理,为何还出现了住也不是退也不是的两难局面?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按照当地官员的说法,难道地区要发展,全靠“楼”来带?官员们该担心的不是群众背后的议论,该放在心上的是自己行为,是如何帮助该县脱掉贫困县的帽子,如何让群众过上好的生活。身正不怕影子斜,当好了“公仆”,还用得着操心群众的指指点点么?
要发展,靠的是真抓实干,靠的是勤政为民,不是靠豪楼,更不是靠“贫困帽子”。官员们想得应该是如何帮助海伦市脱掉贫困县的帽子,而不是接着这顶帽子吃着扶贫的“皇粮”,不断去上演“年年扶贫年年贫”的闹剧。对于一个“粮食生产先进县”,对于著名的“大豆之乡”,贫困县的帽子不是荣耀,更不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炫耀。与其千方百计的拿贫困县这项“殊荣”,还不如求真务实地将心思花在造福于民上。贫困县的帽子不摘,不能只怪当地贫困,还要看看是不是官员无能。当官员们在为进退两难而担心自己的官帽时,是不是也该为“穷”“奢”通吃而招致群众反感的不良作风红红脸。
既然是穷县,就应当把钱款用在“刀刃”处,既然是穷县,就更应该把心思花在群众上。贫困的帽子,豪华的办公楼,面对问题的倒逼,面对群众的质疑,官员们该做点事去回应老百姓的期待了。有关部门更要完善发展考核,完善问责机制,让争抢贫困县的闹剧不再上演,让“贫县豪楼”的怪相不再出现。(文/蒋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