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13年武汉电视问政期末考最后一场结束。至此,该节目已举办24场,先后有6名市委常委上台接受问政,参加的副局级以上官员超百余人次。(2013年12月30日 网易新闻)
通过大众媒体问政在我国并不少见,电视问政为何能如此火爆?这固然得益于电视的直观性,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直指要害。武汉电视问政采用直播方式,节目流程提前告知,所提问题严格保密。官员们既不能提前做功课,也不能现场“打太极”,观众感觉真实。但是,时间久了,观众审美疲劳了,官员学会对付的方法了,“电视问政”怎么办?没有了“电视问政”的城市难道就不发展了?
笔者认为,“电视问政”不仅仅限于“问”,而是要注重节目之后的“改”。“问”只是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 “改”。比如在节目中,针对提到的问题,主持人往往要求有关一把手给一个解决的时限,一些积压多年的问题一夜之间解决了,群众会问“早干什么去了”。再比如,为了不把问政变成论政,涉及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组织者会绕着走,观众会认为自身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上的诉求没有得到反馈。
电视问政的目的不是让官员难堪,也不是为了得到一个迫于压力的承诺,作为一个渠道和平台,它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体制、机制,甚至自身观念中存在的毛病,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武汉市的“电视问政”,并不是一场湖北官员的集体秀,观众要看的也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对 “官场乱象”的现场解说,而是想知道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政府官员在端正了对自身不正作风的认识之后,准备如何改正和规范,这才是电视问政的最应该传达出的消息。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希望武汉的电视问政能够趁热打铁,将问出的真问题尽快一一的真解决,用实干来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此,接下来的“问执法、问服务、问管理、问环境”诸多主题,才有进行下去的实际意义,老百姓的权益才会被维护,各项工作才会真正改善。
作者:马寒